第273章 无水活鱼 (第2/2页)
东海的鱼,历经几千公里的路途,生龙活虎出现在西南海鲜市场的大鱼缸里;大湖里只有鲜活才是最佳口感的鱼类,扑腾扑腾落在城市人家的案板上,是无数冷链技术人的目标!
这项技术还涉及到很多鱼种的专业养殖,把一片地域的优质鱼种推向全国,无论对鱼户增收还是餐桌的丰富,都有突破性的意义,让很多偏远地区的老三样——鲤鱼、带鱼、鲢鱼——成为过去时。
但它太过复杂,不夸张地说,它是冷链运输技术领域的金字塔之巅。
无水活鱼的这个“活”,并不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活蹦乱跳进行运输,那是不切实际的。这项技术所要做到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使鱼类先进入休眠,到达目的地之后再做唤醒。
但在实际操作中,它面临着众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极高精度的移动式冷库,温度波幅不能超过0.2度,还需要纳米级气调储藏袋。
它还涉及到产地的低温驯化,也就是说,怎样通过精确的水环境温度调控,加热或降温之后,让鱼类进入休眠状态,而且还要根据品种特性区别对待,挑战无处不在。
这个领域的技术现状,胡殊同和栾平欣都大概知晓,蓦然间让这份资料显得有些厚重,一时间二人也都沉默下来。
这项技术的全程研发,同兴做不到,同兴和青岩制冷合起来也做不到。即便聚合了这个领域的高级人才,也没有研发空间,无水活鱼需要大量直面鱼类的实验,需要深入个体养殖户实时跟进,更需要多个大环节的相互衔接。
况且,当前看到的技术,精华集聚在唤醒箱,摊不开整个技术的全貌。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它完全担得起一个补充板块。
二人虽然不语,但都想到了一处。
我们做不得,不意味着没有它的施展空间,这原本就不是一项个体工程,若能添砖加瓦,与每个技术口的人偕行共力,达成这件把冷链运输推向新高度的事,不失为技术人最大的荣辉。
无水活鱼这套东西,驯化与唤醒不是栾平欣的专长,但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对一个做出医药行业极致恒温库的人来说,她是具有发言权的人。
“冷却器这边,我要先带着他们做出第一阶段的成果,后续试验的数据你来盯着。后面我就带着这份材料过去,想来一定会有帮衬的地方。”
胡殊同正一凝望,栾平欣却笑了出来,“多跑跑有什么当紧的,这项技术要是真的成了,那就是对行业的大提振,行业一昂扬你就更能起飞了,它相当于给了我们一项新业务。保不齐这一次之后,咱还能得到研究中心的重视,到时候我们就有了新的武器,再也不用看你那翻来覆去的三板斧了。”
栾平欣所说的“研究中心”,就是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它于09年成立,是一个架构庞大的研发机构,不仅有工程中心,还有重点实验室、国家计划研究团队,有多项专供冷链的科研方向。
小小的书房里,栾平欣歪着头瞧着胡殊同,片刻间,胡殊同内心的思思量量、翻翻覆覆乃至一些往事的深深沉沉都消匿不见了。
那莹如皓月的眼眸,仿佛在说,有选择的我们,就是轻松而自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