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交锋 (第2/2页)
窦少杰所正对着的地方正是人声鼎沸的春融馆,倏然间眉目闪动,他望着那个地方,就像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加上与周边那般鲜明的衬托,实是让人格外享受这种众星捧月之感。
“胡总,你看这馆里热闹的景象,原因何在?我满眼看去都是国内企业对技术的渴望,他们太需要强力的提振了。可惜的是,国内很多本该做技术的人却都自己做了企业。”
这话一出口,让人领会到强烈的针对,胡殊同明白了,这窦少杰不是来打交道的,更像是来找势头的。他应当是早就对自己有了某些具象的认定,是借着这个场合做验证来了。
当下的情势,可谓是春融压着达业打,若是连这同兴的掌舵人都势弱一截,后续的局面便更让人无忧无扰了,甚至还容易让人联系到从前不曾想过的宏伟景象。
“很多是多少?三成五成还是不到一成?窦博士能否说得具体点?”
窦少杰一滞,胡殊同又道:“国内种菜的农家,尚且能说出个几亩几分水浇地、几百几千斤的收成,从来没有人等大车来了,跟人家说我有很多。”
胡殊同的话锋,从来不需让人担忧,这样无比接地气的话和数据为王的专业人士对比起来,只给窦少杰说得有些红脸。窦少杰的话在胡殊同这里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懂对方要的是什么,一叶障目有时不是短浅,而是去患。此时此间,同兴这片叶子,不仅最大、还是唯一。
“在窦博士看来,企业和技术似乎就像鱼和熊掌,那在你们国外,做技术的人卖设备,该算作技术人还是企业人?还是说在你看来,做技术的人就该在小黑屋里啃苞米看图纸,一旦扯到业务和美刀,就不是纯粹的技术人了?又或者说,不玩一把双标,对你们来说就浑身上下不舒服?”
这一套下来,简直夺命连环问,窦少杰没有一个能答得妥切,“荒谬!你这是曲解!什么人干什么事!国内的人才量是能和国外比的吗?”
“什么人干什么事,这样的话和困了要睡有什么区别?我们注重的,是每个人都好好做事。在你的眼里,国内到处没有章法,但在我们这些冷链人看来,让东方的三文鱼、南方的榴莲、北方的牛羊肉跑起来,这就是有了个一。从前在学刊上看到过窦博士所写的关于机制的论文,我深觉有理,但你只说不动空赚吆喝,今天是零,三五年后它还是零。”
不得不说,这多年来窦少杰从未领会过这样的暴击,即便是国外的环境,他也是精英人物,回到国内这一路带给他的体验,更堪称导师一样的存在。可当下这个场景,却让他深觉处处都提不起来,甚至像撞了雷一般光火遍绽。
话语是一个层面,这一席下来,胡殊同神色上的坦定最是让人侧目,如有一种扎根之感,任你千摇万晃我自岿然的扎根之感。如果他愿意换一个角度解读胡殊同的履历,定不会对此有所惊怪。
窦少杰心知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不能再聊下去了,胡殊同摆下的框子实如紧箍,冷静下来他不再与胡殊同扯那渺远之事,事情回到眼前、诸事就在眼前,在这里他有恃无恐。
“胡总,是一是零不过是为了自洽你的逻辑,技术的力量,很快会让你忘了此刻信誓旦旦。”说话间,窦少杰再度注目春融馆。
胡殊同缓缓回头,目光也落在了那里。
“窦博士,有些话现在说,为时尚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