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行家出手 (第2/2页)
“那冷链物流呢?”
“物流含在企业的资质里,属于产销渠道的板块,在这个阶段并非核心架构,整个方案最先要弄清楚的是海域的分配问题。即是说,企业牵头和渔农共同创办合作社,将各户分散的海域集中到合作社层面。海面的使用权仍然归属各户渔农,海域中层和底部的使用权归合作社共有。接下来企业领办统一规划经营,在海洋牧场的带动下形成立体养殖系统,细分收益,让各方都参与进来。”
此一听,郭鸿远只觉得从前的方案一个字都拎不出来,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维度,胡殊同所讲的,不是怎么建海洋牧场,而是如何让各方得利。
如此落地的方案,拿到有关部门面前,相比一份“地理与物理的论文”,哪一个更让人感兴趣便无需多言了。
“如果你选在洪山港的北港做海洋牧场,那里目前的开发度更高,具备特色旅游开发的契机。海洋牧场的近海网箱先天就是海钓极佳的平台,一同可开发的还有潜水探险。在这个模式下,渔户就可以以村为单位组建休闲渔业公司,通过海洋牧场的打造帮助他们成功转业。原理其实很简单,就像企业开发了一个景区,你得让山农卖风筝的卖风筝、做旅社的做旅社。”
胡殊同对着电脑侃侃而谈,殊不知一旁的郭鸿远已经听得呆愣起来,回想初来同兴的场景,让人惭愧地掌心冒汗。
在胡殊同的逻辑里,物流是企业板块、技术是科研板块,但都不是重点,想淘金大海,得让人们有的赚。回头再想,打造近海海洋牧场的目的真的只是保护海洋、增殖养殖这些悬得更高的层面吗?随着捕捞难度愈大,切实改变渔户的现状,才是这方案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郭鸿远心悦诚服,胡殊同为他确立了新的视角,忽有一瞬,他觉得他的海洋牧场已经起来了,剩下要钻研的就是怎样共同致富的问题。领会到这一步,足以让胡殊同欣慰了。
郭鸿远有一种莫大底力的灌注之感,这底力不仅是这身边人,还有同兴。更渺远的畅想萦入心怀,未来海洋牧场巨量的水产,由同兴操刀流向,俨然全盘都活了起来。
倏然让人,一通百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