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扎心的现实 (第2/2页)
对于孟强强,胡殊同有很多话想说,诸如以上这些他能讲好几个时辰。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就算孟强强能全部消化领会,也不过是千里之外取了一趟经而已,回到甘州之后,他还是踽踽独思,一旦遇了事最先想到的还只会是给自己打一个电话吧。
很多事情不是了然了框架、谙熟了高度就能走得无虞,细节与日常、变数和应对,才是行舟的桨。
别人看孟强强,谈吐有度、雍容大方,但胡殊同却看到,在阔别许久再次见面的那个瞬间,孟强强就像一个走在迷雾里的少年,忽然看见了彩虹一样。
全国冷链人才少,甘州更是如此,而甘州的人才也都聚集在大地市里,以时下的抢手程度,没有人会注目县城的翅膀有多煌煌。
正如他和孟强强说的,事情不只这十万吨红薯,在胡殊同的角度,事情也不只是当下一个怎样的解法,他看到了存于孟强强身上一种浓浓的“单薄感”。
强运的这一路,同兴没少帮衬,从最初阶段胡殊同带队前往,到开园前后柳知英和团队的驻守。往后的时日里,同兴依然可以派出一支团队,扶助强运的每一个节点。
可是归根结底,强运得有自己的人,孟强强得有随时商讨共同探路、心有归宿一同闯荡的人。扎心的现实是,强运的人才处境还不如当年同兴,那时候冷链还在蛋壳里,听不到太大的动静,甚至很多毕业生都在怀疑这个专业到底出路何在。只要把冷链做成企业的地方,他们都不会有太多犹疑。
而如今,冷链遍地光火,企业的规格越攀越高,动辄百万吨基地航母,加之巨量资本的投入,更为广阔的舞台成为人才最大的流向。这绝不止强运一家的困境,绝大多数新兴的冷链园区,在尖端人力市场的角逐都毫无竞争力。
从前在胡殊同心里,这是一种多年难有改观的现象,然而孟强强这件事,却给自己打了一堂明明切切的具象。
午夜的时候,思量又思量的胡殊同,第一次打开了那个抽屉。
老师离开已经两年多了。
红围巾的一旁,静静放着那个糖人,糖人下是那份书信,他把书信移开,从那份方案里,轻轻拉出来一页纸。
这张纸上有一些名字,前面缀着的各种职称让人看得眼花。
“洪教授,老师当年有和您说起过企业学院的事吗?”
“哼!老家伙交代过,你小子不提我就不能提,要等你找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