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故人来 (第2/2页)
所以交通的先期打造,就像国内物流网的干道,是国际贸易的大前提,走出去走进去都要仰仗于此。
“鹏程把西部事业的总部放在武关,据我所知你在那里也早有规划,冷链在境外打造基地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在南亚有境外示范渔场,在非洲有粮食花卉合作基地,这些不仅能带来气候不同的全新农产品还能申请到新的补贴,你当多多留意才是。”
胡殊同点头之际,余大军又道:“此去中亚,鹏程还有地产开发的任务,想来能打通不少关系。各方面的进度我会随时和你说,这是国家窗口下的企业门面,有些机会不能错过。”
话到这里,给人一种真正的相逢意味,多年以来,胡殊同力拓同兴,余大军远洋飞渡,在这时间的长河里越拉越远。但有一点,二人都无比明确,他们之间不必去掂量面孔,不必去挂怀人与人之间的游离善变。
人的一生,总会有三两个这样的伙计。
今天,终于,他们的目光又到了一处,从西北向外看,在相同的一片地界各展所长,这才是真正的相逢呀。
望着桌上的美酒美食,有些话说出来显得矫情,但三两小烧、半斤猪头肉的日子,在那记忆深处总会时常闪现。
不曾说出口的怀念,是把鸭舌帽一摔,痛骂谁家又压货,是半夜三更被喊起,非要送这一趟货,这些都太久远了,真的太久远了。
“殊同,有关西北这条线,今后不管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来听听,步子大小不需多虑,只要走得稳妥都是好路子,有我在这,你只管往前看。”
“只管往前看”,这是胡殊同多少年不曾听过的话了,这是如今的他和柳知英和杨成海和同兴人说的话。把自己变作最大的后盾,告诉他人无须犹疑大步向前,早已是多年下来的必修。
而此时,余大军是那撑伞之人,毫无条件之人,这对多年苦心勠力的胡殊同来说,内心是怎样的感慨。
同兴已有此体量,凡言者都思虑再三,余大军的这番话岂是常人所能讲出,他所蕴含的能量不必多言。
胡殊同知道余大军的困境,那非事业,而是情感,但见他低沉淡漠的样子,有些不想多问的话还是道了出来。
“大军哥,你的事怎么样了?”
“是西北还是中亚。”
“你知道我在问什么。”
“那还不如再喝一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