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青宁冷协 (第2/2页)
省里也意识到这一点,冷链服务机构的出口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各方都在标榜权威,一家在学刊论坛上发布的内容,引来的不同声音越来越多。
而改变的举措也正在路上,那就是确立青宁冷协的地位,把各个端口悉数归于麾下,强化理事单位的话语权,把各种类型的机构整合在一起。此一来,统一在一个大框架下,各地市在此形成分支,也利于不同功能机构的沟通合作。
此举背后还有更大的考量,随着冷链发展的更新局面,学术上、技术上拧成一股绳,是整个青宁的诉求。通力做好省级农产品品牌,通过技术和包装增强品牌的辨识度、附加值,才能让青宁冷链、青宁产品跃上新的台阶。
此事受到极大的重视,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协同经贸司共同发起,广邀青宁各机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梳理整合、破冗立新,赋予青宁冷协战略的高度,做好新契机新时代下的冷链工程。
然而在此之前,陆建华单独邀请了胡殊同,此人也算是胡殊同在发改委的熟人了。当年他主抓青菜南运,二人由此结识,后来无论是企业家论坛还是冷链资金申报,胡殊同都与他打过不少交道。
现如今,同兴在青宁冷链界的影响力无人能及,而学术技术上的问题胡殊同也是绝对的内行人,多年以来同兴办实事的能力也是深入人心。所以在召开大会之前,陆建华打算先听一听胡殊同的想法。
去往发改委的路上,胡殊同也思量颇多,这位陆处长的心思他能猜得一二,同兴也有信心把事情做实做透,但胡殊同满心在想的却是,如何不让这个大担子压在肩上。
这样一场整合的复杂,胡殊同不仅心里有数也知力有不逮,不仅同兴抽不出人,他自己也分身乏术。同兴学院即将迎来第一批生源,胡殊同又将多了个身份,叫做校长。
思前想后,无论怎样总不能告诉陆建华自己有多忙吧。
见面之后,陆建华上来便捧着同兴,顺之也道明了意图。
“距离上次见面才一年多的时间,胡总运作之下又让人看到了新的气象,同兴在冷链行业不管资历还是前景,青宁地界无出其右。如今的冷链机构,说句不中听的话,真的像一盘珠子掉满地,没点硬底子的人想把它提起来门都没有。”
胡殊同沉默片刻,“陆处长,这件事同兴可以牵头在会上做倡议,但我担心过程会很缓慢,恐怕达不到省里的预期。”
陆建华皱了皱眉,“胡总明大97届,入行十七年,同兴无论省内省外都超他人一个身位,从任何一个角度说,事情到胡总这里都不会慢下来吧。”
帽子越扣越多,胡殊同连是凝眉,“如果是青菜南运这样的事,同兴自当绝无二话,但这些行业机构本质上都是服务商,各家都存在盈利问题。一旦同兴牵头,己利就会被放大,比如同兴带动整合制冷技术,那么制冷学会就会下意识认为这是同兴研发中心想要统筹,这里面生出来的念想可就复杂了。”
“再比如当下的品牌协会,同兴其实并不精于此,我们努力在做的是如何快速送到终端,至于怎么包装完全没有话语权。所以说,同兴牵头还有妄自指指点点的意味,服不了众又怎么快的了呢。”
陆建华越听越不对劲,这和从前同兴带给他的感觉判若两家,那时候的同兴,只要是能出头的事,这眼前人目炯言切、意气明烈,无论如何也要扛下。
可眼下他却觉得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像一个“隐者”,满口下来只言配合,无一丝浮出水面的意思。
要知道主导全新的青宁冷协,是几百场企业家论坛都比拟不得的影响,而他却透着古怪的平静。
言语间的尺寸拿捏,仿佛心中早已定下该秉的刻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