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切题者 (第2/2页)
若不是近在咫尺亲耳得来,朱士槐怕是以为自己幻听了,机队不是车队,想在这个领域真正搞出些名堂,没个大几十亿上百亿想也不要想。货运的二手飞机有两个大要求,容量大、易改装,往往都是退役的大型客机,在二手市场中,它们的保值率是最高的。
“朱总,同兴的规模我们都是清楚的,我也对此抱着怀疑态度。但杨成海却说,同兴不是初来闯荡的小鲜货,既然敢放话就绝对不夸口。还说如果腾夏认为不值得合作,他便去下一家探探路子。”
“那腾夏方面是什么想法?”
“目前还没有定论,我们没有这样的合作先例。而且集团也有顾虑,同兴是主货的大场子,对市场也敏锐得很,现在说的话不代表以后做的事,真把它引进来,今后的局面恐怕也不好把握。”
隐约之间,朱士槐看清了这整件事的脉络,同兴之快、快在云城,在此拿到货运2000的自身数据,回头成为青航的背书与佐证,从而推动青航的标准改变。
更为深入的是,他看到了两片空运市场的帷幄,一是“地勤市场”,做冷链空运的大货主,搭建优质的前端阵地,释放货量的同时打造各类精细化标杆产品。二是“云途市场”,通过更迅捷的路打通数千公里外的终端,做这个领域更具象的针对性输送。
多年冷链路,前端与终端的衔接,朴素而有力,是胡殊同一直以来莫大的考量。工具变了、技术变了、品类变了,变了的是我们能做更多事,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做哪些事。
之于同兴,一旦这个体系形成,最是不需担心的反而是青航的脚力,那里是同兴的本家。一如朱士槐在云城困了有枕、渴了有泉,当货运2000畅行青航的时候,同兴足以打开他庞大的“第三方空运冷链”。
这应该就是“外绽光亮、内自生花”,把战力放在云城角逐,把云航探到的市场汇入青宁大本营,一锤敲下云城这个坚实的支点,才是同兴在诸人诸事前真正的亮色!
一时间,朱士槐心念联翩,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想到胡殊同的心坎,但总觉得这番思量才最是切题。恍然间又觉得自己并未真正看清同兴,别的不说,此间业务之外,还让人看到极为直观的魄力。
不避亦不掩,我在固我在。
“云城是阴谋之地”,这是朱士槐归来时的第一念想,并为此做了充足准备。但回望这段时光,有人入戏很深、有人分外真实。
望着朱士槐的神色,赵吉同样心念电闪,此时一切皆无落定,对他来说毫无包袱。这个场合字字句句道着同兴,总不会是拿同兴消遣时光来了。
“朱总可是……有什么吩咐?”
朱士槐目定一处,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半晌之后他才抬起头来,同一时间也摇起头来。
“说的哪里话,你该知道,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好打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