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新国标 (第2/2页)
胡殊同点头道:“从现在得来的资料看,49吨和13.75米这两个大标准影响巨大,估计市场上三分之二的冷藏车都会逐渐退出。”
“我就知道事情不小,我们到底能出多少力,你可得掂量清楚。”
胡殊同点了点头,一时间心念又繁复了起来。
新世纪冷链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光火闪亮之处实有不少,但不代表整个行业是一条同步向上推的直线。反而因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二手海柜越有扎实的生存空间。
新国标在元旦之后正式执行,胡殊同所言的两个指标成为当下业界最热的话题,49吨的车货总重,对二手海柜车来说盈利空间大肆降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车辆本身就过重。
由于其惊人的市场占有率,从前只要货能跑起来、冷能搞得定,整个大环境对二手海柜的容忍度非常高。但随着冷链业不断进步革新,业内人早有判断,冷藏车的这一刀,迟早是要砍下来的。
根本上,这不只是业界的新标准,也是交通方面的管理标准。当下的市场上,六轴冷藏车是最大的流动冷库,但尺寸上五花八门都在奔走,以15米长的二手海柜车为例,单是冷柜自重便将近六吨,加上冷机和牵引车头,自重将近23吨。
由此一来,卡在总重49吨的国标下,相比从前一趟少拉将近四吨货,这个差量对二手海柜车市场的冲击是致命的。而13.75米,也就是业内常说的45英尺,是比车货总重更加直观的限制,也是热点中的热点。
胡殊同深知,这项新国标实际上就是对冷藏车市场的倒逼,45英尺框定了长度,同时也给冷藏车的破局指明了路子。总长度不能改、总吨数不能变,但冷藏车自身,其实“弹性十足”。
所以说,时下便有了一个鲜明的课题,如何在不违反交通运输规定的情况下,把45英尺的冷藏车空间做大,保证货量才能保障利润。
降自重,是不需深思便能想到的一点,那么如何降自重呢?也有一点颇为鲜明,那就是摒弃那些沉重的二手洋垃圾,选取国内新鲜出厂的新冷柜,这一步就能降三吨自重。
实际上,很多事情胡殊同在多年前便看得清楚,只是那个时候,不管什么样的车,只要能为冷通行,那就是走在冷链物流前端的好把式。
然而今时再看这件事,却也有了和从前不一样的难题,因为市场更大了、每一环都更加紧密了,只针对某一环的倡议根本激不起浪花。不过这同时也意味着,新环境下新的改观,多方协作有了比从前更为强势的能量。
栾平欣虽然对整件事还很模糊,但其实她一早就明白,胡殊同不可能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只是瞧着胡殊同的样子,不由得又让人心里“一叹”,恐是都等不到与人家相谈,自个这里就冒出无数活泛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