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前期 (第2/2页)
火爆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消息刚刚发出去没几天,三山所这个不出名,甚至在此之前根本没人在意的地方,突然涌来大批读书人,他们都是来自比较近一些的地方。
随后稍远一些地方的读书人也纷纷赶来,吸引这帮读书人的,并不是什么浒山书院,而是属于三山所的繁华。
一听三山所的这个名字,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卫所名称,以固有的思维来想,这里一定是一个城池不大,城墙斑驳老旧的的小地方,横竖不超过三里。
卫所里住着军户,面黄肌瘦,男女老少辛勤的在屯田里劳作,壮年军户无所事事的守卫着在这里,白天赌钱摸鱼,夜晚鼾声阵阵。
所有人过着勉强温饱,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的贱民。
但是所有人来到三山所皆是瞪大礼眼睛,如果无人提起,都会以为是来到了杭州。
商铺鳞次栉比,屋舍俨然,行人往来,干净的碎石路,无任何的垃圾。人与人之间客气相迎,面带笑容。
即使穿着朴素,生活穷苦的人,脸上也挂着希望的神情,眉眼间带着憧憬,身上的汗水就是通往好日子的途径。
走过街道,直通港口,白帆遮天蔽日,数不清的船舶离开又进来,一包包货物送上船,一箱箱银子拉下船。
号子声一阵盖过一阵,吆喝声一浪强过一浪。
港口之上无闲人,所见之人不是忙着做买卖,就是忙着装货卸货,脚下似生风。
读书人感慨万千,所谓大同世界不过如此。
未等离开港口,一列马车引起好奇,四马疾驰带来一列车厢,数被人匆匆下车,并散在忙碌的港口里。
满是好奇的读书人,花上几文钱,登上列车。
“当当”两声钟响,咕噜噜列车启动,越来越快的速度,外面仿佛一卷跳动的水墨画,飞快的向后退去。
平稳快速,风扶脸庞,些许时间就到了余姚,还不等他们惊叹这马拉列车的神奇,却又被眼前的场景吸引。
厂房林立,可以听到机器工作的声音,更是可以看到身穿统一服装的工人辛勤劳作。
一厂临一厂,无数的货物从厂子中拉出来,装上列车拉向码头,工人哈哈大笑着,在他们手里生产出来的东西,乘坐大船飘洋过海,是对于他们最大的尊重。
走过工厂平静的城市美丽繁忙,学堂中朗朗读书声伴着外面的时光,一样的服装,将来自各个阶层的孩子在这里一同成长,一同读书,未来也许不同,但一定会比他们的父辈要强。
一圈走下来,所有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看不到乞讨流浪者,所有人都在为生活奋斗,所有人都在为好日子忙碌。
一时间让所有读书人有些迷惑,不知道这是不是梦境,不曾想到在大明朝竟然还有如此的桃花源,所有人安居乐业。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聚集到三山所,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小地方产生好奇,都很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