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财祸 (第2/2页)
朱亨嘉一叹道:“好吧,孤准了!”
听见二人对话,恭立在旁的王介之十分感慨:普通的君王闻此事,早就答应了。可靖王殿下却已在考虑未来金声恒尾大不掉的问题,深谋远虑,真雄主矣!
“监囯,关于江西局势,臣有点想法”。
“哦,王卿,汝有何看法?旦言无妨”。
“臣以为您可以重用江西的大明旧臣,以制衡金声恒。弘光朝大学士姜曰广是江西新建人,他在江西德高望重,可以任其为江西总督;隆武朝河东巡抚揭重熙一直在抚州反清,可以留任原职;另有刘思赉、余应桂皆吾大明旧臣,可用之”。
朱亨嘉大喜:“王卿此策甚善,就这么办!王卿,汝替孤坐镇江西,甚么金声恒、姜日广,孤皆不信,孤只信卿!”
王介之热泪盈眶:“臣誓为监囯守住江西!”
金声恒得知朱亨嘉已经准了自己的封官请愿信,大喜,与王得仁一起,紧锣密鼓地筹备反清事宜。
为了迷惑清廷,他让王得仁以道歉为名,请董学成吃饭。
感觉到南昌城空气不对,奸滑无比的清廷江西巡抚章于天,一边上疏清廷,言金声恒有反意,请速调大军入赣;一边以巡视为名,躲至瑞州。临行前,他把巡按董学成叫到身边。
“董公,吾去巡视的日子,南昌就交给汝了。那两个贼头手握重兵,朝廷大兵到来前,千万要安抚住他们”。
董学成满不在乎,天下都是我大清的。那两个贼厮还真敢造反不成?
清摄政王多尔衮“推崇满洲”,重用满洲贵族和旧日在关外归附的汉臣,即便八旗军中的奴仆,也敢随意责难欺压降清的明朝军官。
董学成已入了汉军旗,平素在汉人面前以旗人自居,骄横无比。
不过,巡抚交待了,他还是恭敬答道:“抚台放心,吾会小心谨慎的”。
送走章于天后,有仆人递上请柬,言王副将请他吃饭赔罪。
董学成哈哈大笑:“好汝个王杂毛。上次把吾派去的人,打了顿板子,现在怕了吧!”
昂然赴宴。
金声恒让王得仁请董学成吃饭,示敌以弱,迷惑清廷,王得仁本不愿请,但是为了反清大局,只好请了。
宴席上珍肴满目、酒香扑鼻。
董学成洋洋得意:“王副将,上次汝把吾派去的人打了一顿,伤还没好呢。此事怎么算?”
王得仁只好捏着鼻子认错:“上次是吾酒喝多了,巡按勿怪!”
“哈哈哈,本官大人大量,不会和王副将一般见识的”。
二人推杯换盏,多喝了几杯。
董学成见一舞姬体态婀娜、肤白靓丽,色心顿起。
“王副将,此美人,吾看上了,君可肯忍痛割爱?”
古时,舞姬款客,被士人视为雅事。
不料这王得仁也是个大色鬼,此舞姬刚买回来,自己还没享受,怎舍得让给董学成?犹豫在三,舍不得给。
这一下让董学成极没有面子,他愤然回府。
走就走呗,偏偏酒精上头,在王得仁家大门口,说了一句不要命的话。
“我可以让王得仁的老婆陪我睡觉,何况一个歌妓?”
家人告诉了王得仁,王得仁听了此言,按捺不住,拔剑而起,大叫道:“我王杂毛作贼二十年,却也知道男女之别,人间大伦,安能跪伏于猪狗之辈以求苟活?”
于是提剑跑到董学成的府第,将董学成砍成碎片。
然后拎着董学成的脑袋见金声桓:“人,我已经杀了,汝反不反,给个痛快话”。
这还有啥好说的?反!
崇祯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金声桓、王得仁,擒杀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宣布反清复明,南昌“文、武强半从贼”,“尽弃顶带而换冠裳”,不愿追随反清的官员均被捕杀,只有江西掌印都司柳同春,缒城而出,乔扮和尚,逃至南京报告。
南昌拿下了,可那巡抚章于天还躲在瑞州。
“抚台,有缙绅请您赴蜀江船中一晤”,家人向章于天禀告。
“什么人装神弄鬼?不去!”
“那缙绅说,您若肯赴约,就赠送您三十万两白银”
“三十万两白银?”章于天想了想,“走,带本抚看看”。
来到船上,没见到银子,见到了白毛两簇、威风凛凛的王得仁。
王杂毛戏谑道:“上次抚台差人找俺要三十万两银子没给,此次俺特地给汝送银子来了”。
章于天魂飞魄散、一个劲地磕头求饶。
“王爷爷,只要您饶我一条狗命,我愿意给您做牛做马”。
王得仁不敢相信,不可一世的巡抚大人居然这么贱。
贱有贱的好处,保住了一条命。
王得仁押着章于天来见金声恒,又是一阵金爷爷、金祖宗的求饶。
“拖出去祭旗”,金声恒冷冷地道。
章于天大叫道:“将军且慢,吾愿为将军造炮”。
原来,章于天本是辽东匠户,因为为满人造炮有功,入了皇太极的眼,一步一步抬举他,入了汉军旗,做了官。
“造炮?”
金声恒想了想,此人似乎有点用,好歹也是个巡抚。遂不杀他,让他跟自己一起反清复明。
金声恒、王得仁的反清檄文写得有意思:“劳苦功高,不惟无寸功之见录,反受有司之百凌。血气难平,不得已效命原主”。
不得已效命原主,那意思,清廷要给他的官高点,不老逼他要银子,他不一定会反。
江西是金声恒打下来的,他一反,一群人跟着反。
吉安府守将刘一鹏、李士元率部归附;饶州守将潘永禧,袁州守将汤执中、盖遇时据城反正;其他府县除赣州外,皆挂上了大明日月旗。
金声恒召开了军事会议。
“大家都议一议,下一步我军向何方进兵?”
幕客胡澹大声说道:“大帅、副帅,宜乘破竹之势,以清兵旗号服色顺流而下,扬言章抚院请救者,江南必开门纳君,其将吏文武可以立擒。遂更旗帜,播年号,祭告陵寝,腾檄山东,中原必闻风响应,大河南北,西及山、陕,其谁得而为清有也?”
胡澹大才,金声恒、王得仁觉得有道理。二人商议,金声恒留守南昌,王得仁沿长江而下攻打南京。
二月初,王得仁领兵进抵九江,九江总兵冷允登率部响应,接着占领湖口、彭泽。九江知府吴士奇投降。
一听金、王反正,占了九江。人心思明,谁无汉思?
湖广、南直隶义军纷纷响应。
湖广蕲、黄、英、罗各山寨义军蜂起,联结雄长,亘数百里。义军还编了歌谣:“弟兄一千七,天下无人敌。有人来犯我,一个一两一”。
割据安徽太湖、宿松、潜山、英山一带山区的明朝宗室石城王朱统锜,率义军出山,顺江东下,进攻清军,被清操江都御史李日芃击败。
潜山县“十亩贼”,“土贼余公亮”反清;桐城范大、范二起义;庐州府朱国材化名冯弘图,假称史可法名义起兵,先攻克巢县,接着又联络无为州乡宦吴光宇、生员沈士简、吴乾生等人,攻克无为州。
有这么多友军帮忙,王得仁顺利攻占了湖北的黄梅、广济等县。兵力不足,在蕲州与清军相持。
清湖广总督罗锦绣见王得仁杀入湖广,急忙上奏清廷,调三顺王回防武昌。常德、沅州空虚,为朱亨嘉北伐创造了条件。
王得仁兵力不足,打州没打下来,派人请金声恒跟自己合兵一处,按暨定计划攻打南京。
见过王得仁使者后,金声桓召集亲信商议,大多数人都赞成先打南京。当时江南的军队大都调到浙江、福建打鲁监囯去了,打南京实在是步好棋。
可惜,出现了一位大才。
亲信黄人龙对金声恒说道:“君不闻宁王之事乎?赣州高进库在彼”。
金声桓没读过书,愕然问道:“啥宁王之事?”
黄人龙卖弄道:“昔者明有宁王,曰宸濠,反于江西,以不备赣州故,为赣州巡抚王守仁所擒也”。
金声恒见黄人龙口若悬河,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遂决定不打南京,把王得仁调回来,打赣州。
错失良机,书生误国!
赣州,天下坚城也!是那么好打的?金声恒、王得仁即将在赣州城下,浪费宝贵时间,丧失战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