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一章顶撞 (第2/2页)
“确实。”
“不知是何事?”冯太医连忙问道。
“殿下的瘴疟与你们所收集寻找来的那些时疫都不同。”
自从时疫发出来,太医院不停歇的翻找医书、手札,还派人去南台外头,甚至回宫取医书,势必要找到有效的药用方子。
“沈婕妤,若是关乎用药医治殿下的事情——”冯太医的语气有些无奈,显然是觉得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掺和进来是在耽误他的时间。
“还请冯太医耐心听我讲完。”沈汀年也不意外,
世人对女子都存在偏见,更何况一个以色侍人的妃嫔,她问道:“《肘后救卒方》冯太医可听说过。”
本来还是没打算听她多说的冯太医转身的动作停住了,“什么方子?”
“《肘后救卒方》。”沈汀年重复了一遍,“里面有记载,青蒿一握,以二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既然《伤寒杂病论》的柴胡桂姜汤方子不适用,而冯太医又以《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中所提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为由只用汤饮,何不试这青蒿饮?”
“这三日内换了两种汤饮了,无论是解热毒,还是通里祛寒,解毒抗疟,殿下的身体都只维持低热,也并未加重病情,是因殿下体内阴阳极度偏盛,热毒内侵入里,邪正相争……是以汤饮效果也不显效。”
冯太医听着听着神色肃穆,随即豁然开朗,瘴疟分为寒虐、温虚、瘅虚,无论是染的哪一种,都有对应病症的解方配药,但是这三日来,用药都不见效果,不是药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是太孙本人体质强悍,瘴疟侵犯都不能轻易击垮他的身体本身产生的抵抗力,同样的灌进去的汤药也很难起作用。
“沈婕妤所言青蒿饮出处的医书在何处?”冯太医认真的问道。
沈汀年装作记不清的样子,“应当是在宫里,具体也记不得了,我也是听人说的……不过我可以把方子默出来给你们看。”
她是梦里得来的方子,记在了自己的梦境记录册里,哪能解释的清楚,为了能够取信冯太医,沈汀年没有藏拙,笔墨就绪之后,当着冯太医的面一口气就把完整的配药方子写了,“若是冯太医相信此方,汤药已经在熬制,事关重大,劳烦你们了。”
就是冯太医是太医院院首,所有用药
方子也是几位医技卓绝的太医一起定的,并不是一言堂,所以沈汀年是希望先说服他,再由他去说服其他人,最后把药给太孙服用。
冯太医点了点头,郑重的接过药方,然后转身出去了。
哪怕对这个药方存疑颇多,但是这件事都让冯太医记住了沈汀年这个人。
很快陈落熬好的药被冯太医他们拿去查验和研究了,没有经过试用的药方是不可能给病人用的,也就是沈汀年胆子大敢直接喂给太孙,搁在普通人身上真的不是治病救人,而是草菅人命,但是沈汀年同旁人不一样,她是知道自己药方来源成谜,但是绝对有效。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争执,到最后在冯太医的主张下,他们决定试用青蒿饮,自然不是第一个拿太孙试用,而是那些被挪出南台的感染时疫的宫人。
其实这几天来,那些宫人也不是全被抛弃,外面也有一批从京城紧急召集的大夫负责全力救治她们,同样也是用了医书记载的药方,甚至还有恰好从南边过来的游方大夫亲历过瘴疟,知道如何对症下药……结果却非常的让人失望,没有人出现好转迹象,反而一日日的病重,甚至最先染病的三位宫女已经死于高热。
错过了早上的那次机会,沈汀年知道急不来,也只能耐心等,她把自己原先用的薄荷清凉油涂在濮阳绪身上,竹里馆在她的吩咐下日夜有人熏蚊,到了晚上她亲自把床帐内检查干净,绝不容许有漏网之蚊。
但这天晚上她却没有机会能陪着太孙了,太子妃晕厥之后昏睡到午时,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到主殿看太孙,顺便让人把沈汀年拿下,若不是冯太医出面求情,怕是要废黜她婕妤之位赶出南台。
最后也没有轻饶,暂时将她关在在竹里馆后殿的一处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