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审问,步步紧逼 (第2/2页)
特产店老板哆哆嗦嗦地招认,齐越说的都是真的,并且声称,“前几年一直是老赵大人来办接收,自从山东救济银一案后,老赵大人被贬职,罚去边疆军营,后来这件事便由小赵大人接手了。今年的账目,就是小赵大人亲自来清点的。”
“胡说八道!诬陷!这是诬陷!”赵大年忍不住了,指着特产店老板大声斥骂起来。
特产店老板吓得瑟瑟发抖,不停地看向齐越,仿佛是要让齐越给他撑腰。
“你放心大胆地说,把一切真相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朕倒要看看,赵家背着朕,到底还做了多少事情?”皇帝堵住了赵大年的嘴,让齐越等人继续说下去。
“如果小的没记错的话,小赵大人手里应该有一个账本,每次来清点数目的时候,都会记下每一笔账!”特产店小二补充道。
齐越对手底下的人招了招手,呈上来一本小册子,“你说的,可是这一本?”
店小二看了看册子,挠头说:“看起来很像……表面很像,但是小的不确定是不是同一本。因为小赵大人做记录的时候不允许旁人看,所以……”
齐越将账本翻开,当堂念道:“霖清县王玄,白银三十五万两;观朝县李万朝,白银二十八万五千两,东海珍珠两斛……”
从他口中每念出一句,四下
的官员们就爆发出一阵私议,到最后已经控制不住,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
“这个账本怎么会在你手里?”赵大年脱口质问道,又自知失言地赶紧捂住嘴,挥手道,“假的!这都是假的!姓齐的,是谁指使你诬陷我?这个账本是假的!”
“赵大人,属下已经核查过了,这账本上的字迹,可是您和您父亲的亲笔手书。”齐越答道,并且立马让人呈上了赵大年和他父亲赵远平日里的手书。
皇帝那边也有这俩人上的奏折,上面的字迹和账本上一核对,真假一目了然。
“众所周知,赵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两位赵大人的字迹,可不好摹仿。”齐越补充道。
皇帝看过账本和证据之后,勃然大怒,一把将账本向赵大年摔过去,喝问道:“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赵大年浑身颤抖地捡起账本,翻了两页,眼睛都瞪大了,用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呢喃:“怎么会……这怎么会……”他一下子抬起头来,揪着账本向齐越问道,“你是在哪里找到的这个账本?”
“这个账本不就被小赵大人你放在太子府里你房间供奉的那尊佛像底下吗,怎么还问属下呢?”齐越答道。
“不可能!这个账本早就被人……”赵大年激动地差点说漏嘴。
“咳!”太子在旁边狠狠地咳嗽了一声。
柳南栀在旁边微微抿唇。
看来,怀肃还是听了她的话。那天夜里,她特意将赵大年来宓都的消息告知怀肃,一方面是阻止怀肃冲动行事,另一方面也把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怀肃去做……将她手里那本账本放入赵大年的房间里!
虽然怀肃在王府住了一段时日,但他俩实在谈不上有什么交情,所以柳南栀这一波几乎就是在赌,赌怀肃对赵家的确有深仇大恨。
没有这个账本,赵大年的罪行依然会被查出来,但是多少缺少一些力度,如今有了他自己亲笔书写的记录,不仅是赵大年,就连他父亲赵远都会受到牵连!
“行贿数量最低的霖清县和观朝县都有二
三十万两,这俩根本不是富足的地域,税收都不足二十万,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进贡给赵家?”北慕辰提出疑问。
“是向当地百姓强行征收的赋税!”齐越立马答道。
“强征赋税?”皇帝露出震惊的神情,“我朝自开国以来,就严令禁止各地平白增加赋税!”
“正是!所以当微臣最初查到这件事的时候,也是不敢相信的,直到后来种种证据表明,此事在山东府境内不仅在暗中进行,甚至猖獗到平白给当地百姓增加了十几种税负,寻常赋税也是朝廷规定的一倍之多!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连微臣看了也是震惊不已啊!”齐越一边说一边摇头,眼睛眉毛全都皱到了一起。
老皇帝在宝座上已经快要坐不住了,咬牙憋着气,才能忍住不发作。
北慕寒见状,若是此事被坐实了,只怕皇帝当堂就要把赵大年给处置了,赶紧出列说道:“父皇,此事不能听信大理寺卿的一面之词啊!强征赋税可是重罪!大理寺卿齐大人从山贼查到了当地赋税,这听起来就匪夷所思,何况,若是山东府境内强征赋税、搜刮民脂民膏的情况如此之严重,即便宓都离得再远,也不可能一点都没听说啊!”
说罢,北慕寒向四周官员质问,可曾听说过这类言论。
一般的官员,谁敢得罪太子,纷纷噤声。
唯有北慕辰最先站出来说道:“当年柳家军出征北伐的时候,不就看见了山东府境内饿殍遍野的惨状?当时调查的结果是,因战乱而起的饥民之祸,现在想想,倒是有些耐人寻味。”
“三弟,你不要凭空想象!当年的事情已经调查清楚了,跟今天我们讨论的案子没有任何关系!”北慕寒激动地反驳道。
北慕辰微微咧了下嘴角,并未跟北慕寒争论。
这时齐越说道:“启禀皇上,太子殿下、三殿下,微臣已经将人证带来,现在宫外保护起来,以免遭遇不测,若是皇上允许,可请他们上殿来作证!”
还有人证?
整个大殿都沸腾了。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