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围一阙三的攻城法 (第2/2页)
“呈上来。”
郑昌接过,展开观看,上面略云:
“秦大将军王贲正告洛阳守将郑昌阁下: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海内思平日久。韩成播乱,割据为国,实乃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秦王新立,崇尚仁德,志在一统。政令到处,黔首无不额手加庆。
今奉秦王命,兴义兵伐乱勘靖。兵已临城,洛阳羸如孵卵。
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此时,阁下应顺天意,应民心,献城池,袒迎大军,则不失封侯富贵。
若负隅顽抗,城下之日,玉石俱焚。
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郑昌读罢檄文,沉吟良久,打发走士卒,转身进内衙去了。
城外,王贲大军抵达距城十里处,安下营寨。
先命左右军,派出五十名远哨,将警戒线放出二十里以外。
这是王贲一贯的谨慎之策。
凡到一处,安下营寨后,四面必放远哨警戒。而近处,更由左右军和后军,各安排骑兵游动哨,在五里内反复巡逻。
而对于西面,则将斥候探马,一直布置到宜阳城外,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来报。
安下营寨,天色已暗,王贲命军司擂鼓,召集各军将领,来中军大帐议事。
各千人军将闻鼓声,迅疾到来。
王贲升帐,检点各军情况。
随后,王贲召开抵达战地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布置各军任务。
王贲展开舆图,对诸将道:
“洛阳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虽然城内仅三千守军,但我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洛阳城,但要给其以十足的攻城压力。”
“洛阳南临洛水,只有三面可围。明日,我们的战法是‘围一阙三’。”
众将心里纳闷,以为是王贲老将军的口误。
兵法上,历来强调攻城法为“围三阙一”,又称“围师必阙”,讲的是用兵打仗的一条重要原则。
意思是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统帅,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
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能使敌军统帅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垒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
王贲老将军,历来熟知兵法,焉能不知此理,而一旦三面开了口子,那还叫围城么?
众将心里虽这样疑问,但碍于军纪,没有一人敢提出来。
王贲仿佛看透了众将的心思,继续说道:
“诸位不要以为是本将军的口误,按照‘围三阙一’的原则,似乎只要围住东、西、北三面即可。”
“但本大将军给各位的任务是,我军只陈列在北城,东西两城只派一千军远远监视即可。”
众将此次更疑惑了,这是什么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