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沛县令也想造反 (第2/2页)
县令终于等来了萧何的开口,点点头道:
“这件事,在我心里思考了好久,现在摆在我等面前的,就是这几条路。”
“一是走陈县令的路,战死或者被杀。”
“一是走蓟县令的路,跑路走人。”
“最后一条就是番县吴芮的路,起兵响应。这一条路,既能保住城池,也能使各位保住性命,留住饭碗,实在是最好的策略。”
曹参见县令说完,接口说道:
“这条路也有很大的风险,万一造反不成,可是灭族之罪啊。”
听到这句话,县令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望着曹参,有些失神。
他们都深知秦国的法律,晓得其中的利害。
萧何看了曹参一眼,目光又转回到县令,说道:
“县令大人,这造反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不简单呢。”
“唔?”县令回过神来,看着萧何。
萧何见县令心神不宁的样子,知道他现在心虚的很,应该还没拿定主意,于是道:
“大人,您想一想,您在县令的位置上坐了有十年了吧。”
“嗯,已经十年了。”县令怅然道。
“就是啊,咱这大秦的法律,您是知道的。要多残酷有多残酷,要多无情有多无情。”
“在您手上,杀了头的,斩了手脚的,刺了面的,关进监狱的,充作劳役的,罚了很多钱的等等,就像牛毛一样,数也数不清。”
萧何说到这儿,县令的脸色更难看了。
萧何看在眼里,继续说道:“如果这些人揪住过往说事,不服从甚至联合起来反对,到那时,您还能镇压得住吗?”
县令禁不住有些心慌意乱,忙问:
“那萧大人的意思,咱们就不能造反了,那还有什么路可走?”
萧何摇了摇头,又看了曹参一眼。
曹参的眼里已然放出光来。
萧何收回目光,低下头,思考了一会儿,才对县令说道:
“大人,那个番县的吴芮,之所以敢造反,是因为他早就有义声。平日里,好侠义之事,江湖上多有传名,这一点,大人是不具备的。”
此时的萧何,已不顾忌县令的面子了。
他知道,此情此景,无论他怎样剥县令的画皮,县令都无可奈何。
当然,萧何敢于直面剥他,也早做好了后手准备。
县令听萧何这样说,回想起自己干得许多缺德事,头上不禁冒出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