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武英殿(一) (第2/2页)
坐在前边两侧的,那都是国公级别的,侯爵的代表人物,如同陆仲亨等,都坐在远处,这所谓的大会,他们更像是看客,听人家发号施令的。
“怎么不说话了?你和徐小四说的不是挺有力气的嘛?仔细给咱讲讲,也给这些军中宿将们讲一讲,你用来控制察哈尔的手段,要怎么实施?”
朱元璋见空气陷入沉重之中,回头看了眼赵晨,低声询问道。
“回陛下的话,只是一时胡言乱语,若要具体操作,难度非常之大,而且……而且……陛下圣明,战略目光远推千年,鲜有能比者……”
“朝廷国都于应天,云南定则矣,无需对西域……”
赵晨在底层摸爬滚打,几次险象环生,见到了太多底层百姓的无奈,控制西域看上去很容易,可一个不慎,如今的察哈尔汗国,势力很大,兵强马壮的。
一旦两国开战,无论胜负死的那都是自己的同胞……
若是今天这个会是在文华殿,面对一群文官,还有的说,和一群武官说,他们倒不是头脑简单,只是屁股的原因,他们只会更倾向于用武力,强行推过去,比什么都强。
但在地缘政治上,金陵作为国都的大明朝,有没有西域,都不影响朝廷的安危。
反倒因为国都在金陵,控制西域的成本,只会无限上升,单单是一次来回的军报送达,那都要许久的时间。
“朕让你来不是让你夸赞朕,给朕拍马屁的,至于你说国都在金陵,它今天在金陵,你又怎么保证,它会一直在金陵?”
“答非所问,今天你要是说不明白,就在宫里一直等到说明白了,在出宫……不过留在宫里夙夜,要先净身!”
朱元璋看似在教训,威胁赵晨,但他的眼角余光,却是在打量着下边坐着的勋贵们,这些人八层都是淮西出身。
而他作为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可能是一句空话,迁都的想法,早就在他脑海中成型了,只是一直无法付诸行动罢了。
经过朱标前翻在西安的修缮,整理,万寿节之后,在经营一年两载,迁都也就成了可行方案。
早在很久之前,迁都的事情就是风言风语的在官员中间传动,今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也算是他在释放一个即将可能迁都的信号。
“陛下要问,那便说了,其实事情很简单,在嘉峪关,河东四郡囤积粮草,扶持十户八户商贾,以朝廷密令的形式,让他们去察哈尔汗国,大肆购买棉花……”
“陛下在和察哈尔汗国的使臣交谈时,要表现出大明朝粮食多,棉花少的境地,鼓励他们种植棉花,和关内商贾用棉花换粮食。”
“三年,五年,最多不过十年时间,整个察哈尔的民众,畜牧业荒废,只要种植棉花,就能换来粮食,换来他们需要的生活物资。”
“棉花买回来,又可以做成衣物,被褥,乃至火药棉用于军事,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其他用途,至于如此经营十数年时间,察哈尔汗国的人,彻底放弃马背,也未不可。”
“古往今来很多例子证明,这个方法是可以实践成功的,但往往很多人都失败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错误的判断了经营成效,控制力度,以及自身的武备实力。”
“倘若收复西域,此举大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用粮食换牛马羊,换棉花,时机一到,关闭西北大门,察哈尔汗国必将饿殍遍地……”
说到这里,赵晨突然停了下来,之前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这个计策,是不是,会不会,有些太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