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骨肉亲情 (第2/2页)
李渊将李建成训斥了一顿,仍气恨难消,把他拘禁于帐篷之中,派人看守着,只让仆从拿些粗粝的麦饭给李建成吃。
------
李渊教训过李建成,即派司农卿宇文颖到庆州去传召杨文干。
宇文颖到了庆州却将实情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当即宣布举兵造反。
------
六月二十六日,李渊传召李世民商量如何处置此事。
李世民对杨文干不屑一顾,他对李渊道,“杨文干这小子,竟敢做出如此狂妄之事,儿臣觉得他的属下幕僚说不定已经将他擒获并杀掉了。如果不是儿臣想的这样,就应当派遣一员将领去讨伐他。”
李渊有些不放心地道,“杨文干谋反之事关连着你大兄建成,作为太子恐怕响应他的人为数众多,二郎最好亲自前去,这样阿爷才会放心。”
他接着对李世民道,“事情处理完之后,你从庆州回来,我便立你为太子。”
------
李世民听李渊说要立他为太子,脸上并未现出丝毫惊喜之色,而是平静地对李渊道,“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阿爷且不可草率行事,还望阿爷将事情查清楚以后再说。”
李渊根本不想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他只想糊糊涂涂将此事了结完事。
李渊心想,既使将事情查清又能怎样?他并不想杀了李建成,如果查实李建成谋反,他不得不将他杀了,不知还要牵连多少人,说不定会闹得人心惶惶,引起朝局动荡。
------
李渊叹道,“阿爷不愿如隋文帝一般,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阿爷已经想好,到时候将你大兄封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后他能够服从于你,二郎就该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服从于你,你要捉拿他也易如反掌。”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李渊还是狠不下心来处置李建成,于是他对李渊道,“此事不急,还是等阿爷认真考虑好以后再说。”
------
李世民只所以不急于让李渊废去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有自己的考虑。
一是李渊正为李建成谋反之事伤心,如果李世民急于取而代之,反而引起李渊的反感,李渊会认为李世民薄情寡义,没有兄弟手足之情。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李世民掌握着军政大权,除去李建成是早晚的事,如果李建成留在京师长安,除去他不费吹灰之力。
------
但是如果放李建成当了蜀王,等于是放虎出笼,将来他如果真要谋反,还真要费一番周折。
当年杨广的弟弟汉王杨谅谋反,有几十个郡跟着响应,杨广动用了几十万军队才将此事平息。隋朝也因此事大伤元气。
李世民可不想为李建成将来谋反留下任何机会。
------
既然不能将李建成杀了,或是将他贬为庶民,那么还不如继续让李建成当太子,至于说以后怎么办,将来再从长计议。
李世民心中这样想着,便合计着该如何暂时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回到自己帐中,李世民悄悄让人将封德彝喊过来,和他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向封德彝交代,等他带兵走后,一定要劝说李渊不要废了李建成。
两人商量好劝说李渊的办法,封德彝才又悄悄离去。
------
七月初一,杨文干叛军攻陷宁州。
七月初五,李世民率军来到宁州城下。
还未攻城,杨文干叛军便四散而逃,杨文干也被其属下所杀,将其首级献给李世民,李世民将杨文干首级传送京师,并捕获宇文颍,将其斩首。
------
李世民率军讨伐杨文干走后,李元吉便觐见李渊为李建成说情,并请封德彝劝说李渊。
此时的李渊正处在苦恼之中,他不想自己的亲生骨肉死在自己的手中。
见到封德彝,李渊便想听听他对这件事有何想法。
------
封德彝对李渊道,“臣曾经向陛下说过,太子废立之事应该早做决定,以免太子殿下生出不好的想法,如今果然不出所料。臣斗胆问一下,陛下想如何处置此事?”
李渊仍然是叹着气道,“朕想立秦王世民为太子,贬太子建成为蜀王,封相以为如何?”
------
封德彝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对李渊道,“臣以为不可。”
“隋文帝之时,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蜀王、杨谅为汉王,都是手握重兵,雄霸一方,一个个都生出不臣之心,隋文帝不得不先后将杨俊、杨秀废为庶人,最后汉王杨谅起兵谋反。两王被废,一王谋反,从而动了大隋根基。”
“臣以为亲王出藩在外,权势太重是取乱之道。”
“假如将太子贬为蜀王,一旦生变,比王世充、窦建德之流更难平定。将会动摇国之根本。”
------
李渊摇头叹道,“朕也是无奈之举,我不忍心害死自己的儿子。”
封德彝对李渊道,“臣有一个想法,可让陛下决定太子是废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