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教育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明朝大昏君!
杨廷和的速度很快。
或者说杨廷和为内阁首辅的内阁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朱厚熜批准之后,事情处理的很快。正德16年5月19日,宣布钱宁的罪状,对于钱宁进行了抄家,处以极刑。
当然不是一个人。
钱宁被抓之前是锦衣卫指挥使,一大批锦衣卫和羽林卫的官员牵连到钱宁案当中,被抄家流放。
短短两天之后,正德16年5月21日,江彬同样被抄家,以及处以极刑。江彬案子比钱宁更加严重,波及到的人更多。江彬不仅仅是抄家,江彬的几个儿子全都处于极刑。
那些江彬的老部下,一律以附逆的名义抄家,处以极刑。因为江彬之前手握重权,手底下有过军队,危害性更大。江彬在军队的嫡系军官,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附逆,反正全都是以附逆的名义抄斩。
江彬一个人抄家就抄出了超过五十万的财产,加上其他的那些人,江彬案抄家就抄出了上百万两。
最后才是前吏部尚书王琼,被削职为民。
轰轰烈烈的钱宁、江彬案终于落幕。
甭管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反正朱厚熜登基之后,也就是一个月时间已经是接连解决了钱宁、江彬这两位正德朝的宠臣,对于巩固朱厚熜的皇位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当然这也和钱宁、江彬他们在得宠的时候,太过嚣张跋扈,得罪人太多,因此名声太差。新皇砍了他们,得到了很高的支持度。
与此同时,杨廷和决定派遣内阁大学士毛纪,和督察院左都御史石珤一起解决冗员冒滥的问题。当然杨廷和安排之后,需要以内阁的名义递交,要求司礼监批红。
朱厚熜目前还是很勤政。
因此萧敬可不敢在这样的大事情上拖拖拉拉,直接把杨廷和的奏折交给了朱厚熜。朱厚熜对于这份奏折回答很简单,就是一个字“可”。
虽然同意,但朱厚熜心中还是谴责了杨廷和。
杨廷和能力很强,魄力也足。
可是心胸比不上那些青史留名的宰辅。虽然说手底下的人都是自己人,和自己志同道合,听自己话的人,那么做事情会容易很多。但现实生活当中怎么可能所有人都听你的话,肯定也有很多跟你想法不一样的人。
特别是明朝的政局。
你一个内阁首辅权力已经很大,你还想让大九卿、小九卿都成为你的人?都跟你的想法一样?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解决冗员问题,完全可以直接让左都御史石珤全权负责。
石珤会做的很好。
但杨廷和就担心这里面会出现问题,所以一定要派遣毛纪看着。这不就是明晃晃的得罪石珤,明晃晃的告诉石珤自己并不信任他。本来杨廷和现在推行新政,很多举措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读书人当中会得到很高的支持率。石珤这样的大臣,就算和杨廷和私人关系不好,但也会是支持杨廷和推行的新政。杨廷和现在可以说是占据道德高地,以新政的名义团结那些朝臣,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可是杨廷和现在这样做,反而是让石珤这些非杨廷和派系的大臣觉得杨廷和心眼太小。如果是一些脾气不好的,或者是记仇的,那么心里就会记恨杨廷和。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已经开始了。
而且速度很快。
正德16年5月23日,他们第一个动手的就是内廷二十四衙门当中的八局。一次性裁汰了3.7万人的旗校工役,以及查出2万人的冒领名额。轰动整个朝野,受到了所有人的瞩目。
毕竟这可不是五六十人,五六百人,而是近四万人。
一次性裁汰这么多人,而且还查出了两万人的冒领名额。这么多人被裁汰,可以省下多少粮食。同样冒领这么多的名额,这些钱都去了哪里?
处理的同时,石珤以左都御史的名义,要求朱厚熜严查这些冒领的钱都去了哪里。杨廷和和石珤有些矛盾,但他们对宦官的态度是一样的。
一定要打击权阉。
朱厚熜同意督察院进一步严查这些事情。
正德16年5月22日,杨廷和递交了内阁划定的清理庄田的领导机构名单。督察院左都御史彭泽、礼科右给事中底蕴、监察御史樊蝇祖、户部主事张希尹、翰林院编修张璁,以及翰林院庶吉士,也包括了一些六部、督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的观政进士。
可以说是雷厉风行。
“杨师,朕很欣慰你的选择。”
“臣必将竭尽全力,为皇上,为朝廷培养人才。”
在杨慎的老爹大刀阔斧的进行大改革的时候,杨慎也接受了朱厚熜的提议。
杨慎毕竟是官宦世家,老爹还是内阁首辅。既然要做事情,杨慎就不会随随便便对待。而是进行了认认真真的思考朱厚熜的话,然后也跟鸿胪寺还有一些商人有过交流。
然后写了一份开设“外学班”的计划。
递交给了朱厚熜。
朱厚熜很快就接见杨慎,对于杨慎的选择很是高兴。
“杨师,关于你的折子,朕已经批给了内阁。估计杨师的任命很快就会下来。”
朱厚熜准备让杨慎去国子监当司业。
虽然都是正六品,其实从翰林院去国子监,反而不是升官。如果在翰林院,像杨慎这样的才子,又有一个内阁首辅的老爹,只要老老实实十年之内就能够成为翰林学士,甚至可以调到礼部当侍郎。
如果是放在其他人身上,他们都会认为朱厚熜在发配杨慎。
但真的不是。
朱厚熜是真的很欣赏杨慎这位才子。虽然历史上朱厚熜和杨慎是死对头,但现在毕竟什么都没有发生。
“杨师,就算是去了国子监,七天一次还是要过来给朕讲课。”
“谢皇上圣恩。”
杨慎知道,这是朱厚熜给自己的恩典,也是让外面的人看看,杨慎并没有失宠。虽然杨慎去了国子监,但朱厚熜依旧是宠信杨慎。
去国子监当司业,还能够继续给皇帝讲课,这样的殊荣并不多见。
“杨师,朕也听说过国子监的学风。这些年国子监的学风越来越不好,这让朕忧心忡忡。国子监乃朝廷培养人才之地,岂能出现问题。”
让杨慎去国子监,朱厚熜岂止是为了培养懂得外国文化的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