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明朝大昏君 > 第234章 庄田交税2

第234章 庄田交税2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明朝大昏君!

嘉靖三年第一个早朝,定国公徐光祚在早朝上提议所有的权贵庄田交税。之前支持庄田交税的,包括开始提议的昌国公张鹤龄,都只是表示自家愿意报效朝廷。

为了报效朝廷,愿意让自家的田地交税。

但徐光祚不一样。

他是直接要推动整个权贵交税,是要以朝廷法令的形式规定庄田交税。和之前昌国公、武定侯他们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结果真是一石惊起千层浪。

武定侯郭勋他们坏,很多勋贵骂他们。因为他们愿意交税,给了这些不交税的勋贵很大的压力。都是勋贵为什么武定侯郭勋他们愿意报效朝廷,你们却是斤斤计较。

不过压力归压力,只要不是强制性的命令,这些勋贵就能够不搭理。

可是呢?

定国公徐光祚不仅自家要交税,还要让大家一起交税。这样的提议,当然是让很多人惊讶,也让很多人咬牙切齿。你想要获得皇帝的好感,那么你自己交税就行了。何必拉着其他人一起。

早朝的时候,定国我武定侯提议,后面大半的勋贵都是支持庄田交税。但朱厚熜在早朝上回答的模棱两可,只是说再议。不过定国公徐光祚是铁了心要推动这个事情,消除皇帝对于定国公家族的仇视。所以早朝结束之后,定国公徐光祚联合一些勋贵,再次写了一份奏章,要求朝廷对于权贵庄田收税。

一堆的勋贵签字同意。

定国公作为明武宗时期最显赫的一支勋贵家族,准备动手之后,当然不是孤家寡人。定国公一脉,不管是嫡系还是旁系,包括定国公一脉的姻亲故旧,都签字要求朝廷推动庄田交税。

英国公府。

张仑坐在那里,静静地思考。

勋贵圈里,除了目前在南京的魏国公一脉之外,最顶尖的勋贵就是他们几个。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还有武定侯、宁阳侯这些人。

因为这几个爵位,要么是大明开国功臣后裔,要么是朱棣靖难功臣后裔。在大明功勋圈当中,是属于最顶级的那一批。

加上刚刚袭爵的汤和后人信国公,以及张家外戚昌国公张鹤龄,地位也是不低。

目前这些勋贵,加上外戚、中官,随着定国公明确态度,成国公世子明确态度之后,大部分都已经表示支持庄田收税,只有实力最雄厚的英国公府态度暧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勋贵支持,反而弄得英国公府的立场变得难堪。

张仑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因此立马和手底下幕僚说话。

“国公爷,英国公府不能始终这样沉默的。”

英国公府主要的幕僚都聚集一堂。

这些幕僚都是吃英国公的,花英国公的。当然不希望英国公家族出现什么问题,所以立马是劝英国公张伦。

“定国公,反应是很快。徐光祚此人,不可小觑。”

张仑摇头。

本来看着定国公徐光祚一直硬顶着,英国公府就不需要出头。可是没想到定国公府如此的受不得打击。不过就是免了差事,不让定国公府参加一些活动,徐光祚就投降了。

张仑是鄙视徐光祚的。

你一个靠着老祖宗爵位的勋贵,没有差事怕什么?不能参加一次祭天仪式又如何?反正定国公府在徐光祚之前,好多年本来就没有差事。但也没有耽误定国公府的传承,定国公府还不是好好地传承下来,一直是勋贵圈子里名列前茅的。

手里有爵位,每年都有俸禄,且家族手中还有那么多的田地,关起门来一样可以活的潇洒。甚至用不着搭理皇帝,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只要没有造反,那么定国公这样的顶级勋贵,皇帝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废了爵位。没想到该死的定国公徐光祚,为了重新获得皇帝的支持,竟然公开提议权贵庄田交税。

自己要谄媚皇帝,却把所有的勋贵都拉下了水。那些还没有支持庄田交税的勋贵,这些勋贵立场都变得难堪。说起来这都是徐光祚造成的。

张仑对于徐光祚当然是非常生气,但对于他的魄力同样也是非常佩服。

“国公爷,现在这样的情况,皇上还迟迟没有表态,估计是要等国公爷表态。”

“等我?”

张仑苦笑。

顶级权贵当中,武定侯上蹿下跳最积极,也成为了皇帝的心腹。成国公朱辅为了爵位的传承表面上支持庄田收税,但具体实施上成国公朱辅却一点都不积极,而定国公徐光祚是直接顶着这个事情。庄田收税的事情,本来就这么僵着。

英国公府作为勋贵中的勋贵,可以左右逢源,完全不需要表态。

没想到成国公朱辅病逝,局面迅速出现变化。吏部卡着成国公爵位的传承,不给成国公世子一个明确的答案。成国公世子为了顺利接班,为了不让爵位传承出现意外,立马是投靠了皇帝。定国公徐光祚看到风向不对,迅速的用剩下没有交税的勋贵作为筹码,给皇帝递上了投名状。

弄得英国公立场最难堪。

现在不管是怎么应对,英国公府都晚了很多。虽然英国公府在勋贵当中实力最强,和皇家关系最好。但朱厚熜这个新皇看不顺眼,未来如何保持勋贵圈当中的地位。

张仑甚至有一些后悔。

早知道事情会如此发展,还不如最开始的时候,就支持皇帝。以英国公府的实力,当时要是支持皇帝,皇帝必然会另眼相看。岂会让武定侯郭勋这样的纨绔子弟嚣张。

“国公爷,这个事情宜早不宜迟。现在大势所趋,根本阻挡不住。如果等皇上下定决心,不等国公爷表态就推动庄田交税,到时候英国公府处境就艰难了。”

“我知道。”

英国公府,一直和皇家关系好。

跟皇家联姻也多。

张仑本人和明武宗的私人关系就非常好。虽然张仑按照辈分是明武宗和朱厚熜的姑父,但张仑和明武宗两个人几乎是一起长大的。所以在明武宗时期,英国公张仑也是明武宗最信任的勋贵。

可就算是如此,明武宗活着的时候,相比起定国公徐光祚,张仑一点都没有嚣张跋扈,反而非常低调。可是英国公府越是低调,朝野上下越是不敢忽视他。能够有如此高的地位,还能够在很多事情上保持中立,就是因为英国公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可惜明武宗驾崩,朱厚熜是藩王登基,情况一下就出现了变化。朱厚熜对待英国公不可能像是明孝宗、明武宗那样好。

“国公爷,可是有什么顾虑?”

“倒不是有顾虑。我只是一直在考虑,我们这位新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年不过是皇上登基第四个年头,却已经完成了很多事情,很多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若此次能够真的完成庄田清查,庄田交税,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未来的史书上,都会记载这一笔。先帝在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想法。先帝从小就非常聪明,雄才伟略,很多事情不用人教,就比谁看的都清楚。可惜先帝从小受宠,因此做事情太过随心所欲。任何事情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同样也没有耐心完成。所以先帝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半途而废,真的是非常可惜。若先帝能有新皇一半的耐心,肯定能够成为中兴大明的明君。”

张仑叹口气。

现在面临这样的窘境,张仑就更加想念自己的“发小”明武宗。如果明武宗活着,英国公府怎么会陷入如此的被动。

明英宗、明武宗,都是年少登基。登基的时候都是有一番雄心抱负的。

而且他们的抱负,都是想要效仿朱元璋和朱棣,建功立业,让大明可以再次辉煌。可惜明英宗太着急,出现了土木堡之变。明武宗则是从小太受宠爱,因此很多事情都没有耐心做完。

明武宗聪明,甚至在张仑眼中明武宗雄才大略。很多想法都非常出色,可惜那些想法都没能够坚持下去。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后续。

包括明武宗时期完善的武举,明武宗开始是真的很重视。可是没过两年明武宗就失去了兴致,差一点导致武举都不能正常进行。

完全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