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文道不孤 (第2/2页)
苏木拱手,正色道:“对此,学生只能说,‘文道不孤’。”
文道不孤…
沈良一愣,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狠狠捶了一下。
文人讲究气节,文学传承或许会断掉,可是这气节,却在一次次战火中,变得更加闪耀。
多少文人为国为民献身,为追求真理而百折不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真正的文人,向来都是民族大义,民族气节。
大儒屈原,殚精竭虑致力于楚国变法革新,追求强盛,结果却被人排挤,郁郁不得志,最后写下千古之绝唱《离骚》,然后满腔悲愤跳进汨罗江以身殉国。
在凄风苦雨中,用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将文人的“气节”,用生命演绎到了极致。
以前,十二文庙并非避世不出,相反还积极效力于国事。
如农家学派负责农事,法家负责法治,兵家负责军事,儒家负责教化,阴阳家就是外交,墨家就负责器械。
总之三教九流,每一个文庙都有自己的位置,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配合。
然而自从五胡乱华之后,文学遭受了重大打击,从那之后,文庙就避世不出,不再过问朝堂的事。
所以一旦加入文庙,就不会再过问世事。
之后每次战乱,文庙都从未出手。
这一点,让许多文人都很不满,特别是现在大唐风雨飘渺,文道在武将的打压下,连气都喘不过来。
然而文庙却依旧不管不问,任由文人遭遇迫害。
文人自危,文道谈何发展?
但是听到苏木这句“文道不孤”时,沈良却猛地想起,在几年前,他刚中进士时,也是何等意气风发,肆意张狂。
浮浮沉沉这么多年,早就忘记初心了,甚至于,他已经好多年未曾静心坐下来,平静的写诗一首了。
身在尘世中,如何能无羁绊,不过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沉沦罢了。
不能豁达,此生便止步于进士。
沈良突然想通了,而正因为想通,他心中才更加苦涩。
微微叹口气,沈良说道:“苏木,你的境界确实比本官高,保持这这份初心,日后成就定不可限量。”
说着,他眼神渐渐茫然起来,“曾几何时,我似乎丢掉了这份初心,现在才拾起来,为时已晚。”
独自哀怨一会儿,沈良又忽然问道:“苏木,若是你能为官,当如何处?”
苏木抿嘴,“善用人者为之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沈良点头,“甚善!”
又问:“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苏木沉吟起来。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原为“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沈良这么问,意义深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