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一开口就是谋反的大帽子 (第2/2页)
莫非是家中的夫人偷了汉子,被老爷发现了。
所以东门侍郎一狠心,直接把这个私生子给送进牢里,来个眼不见为净?
不过看了两眼,管事就否定了自己这个猜测。
因为两人的眉眼间有七八分相似。
当然不可能是夫人在外偷了汉子生的杂种。
就在管事尴尬的不知怎样处理的时候。
一个中气十足的中年男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聚集在大牢前面喧哗?”
听到这声音,管事脸上立刻露出欣喜的表情。
换做平时,他最怕的就是这声音的主人,来大牢巡视。
因为大人的要求实在太严格了,无论自己做得多好,总能被挑出错处。
但现在听来却像是天籁之音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他连忙越过孔子和东门鸿景来到了那人身边,点头哈腰的解释的情况。
“是这样的尚书大人,他们·····”
听完事情的缘由,那个40多岁的中年人露出饶有兴趣的表情。
他朝着孔子和东门鸿景拱了拱手。
“我乃刑部尚书,卫霍。”
“孔先生,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人。”
“东门侍郎,好久不见,一直听说东门家的家教极其严厉,在下一直以为是谣传,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其实,今天我来这边也是为了这件案件的事,既然当事人都在,那么不如随我一起到后厅聊聊?”
“对了,去把今天关进来的那些人暂时放出来,把那个叫郑艾的和漕伯渝的也带过来后厅。”
说着,他转身环顾了一圈,向孔子询问道:
“对了,听说你有位弟子叫李潇,武力过人。”
“一人一剑单独解决了,盘踞在芒种山上的那伙盗匪。”
“我对他很感兴趣,不知道你的这位弟子今天在不在这里?”
???
李潇头上冒出几个问号,这家伙找自己干嘛?
不过没等他想明白,孔子笑呵呵地就朝他招了招手。
“来了,这就是李潇,我最小的弟子。”
见到老师已经把自己点了出来,他也不好继续躲在师兄中。
他朝着这个卫尚书拱了拱手。
“小子李潇,见过卫尚书。”
看到李潇,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魏尚书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几分。
他连连点头,嘴中赞道:
“好好好,果然英雄出少年,没想到小兄弟如此年轻就有这样的豪气和实力。”
“走吧,你也和你老师一起来后厅吧!”
“敢不从命!”
李潇也看出了这位尚书似乎对自己十分有好感。
虽然不明白这好感来自何处,不过有老师在对方应该不会对自己做出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
于是,4人很快跟着卫尚书走进了一间房间。
卫尚书并不是拖泥带水的人,等门刚被关好,他就开门见山地说道:
“说真的,如果不是东门侍郎带着你家的孩子过来认罪,恐怕此时我已经前往抓捕他的路上了。”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突然多出了100多个首级的军功。”
“想让人不注意根本不可能。”
“况且这案件中还出现了几次转折,就更让人奇怪了。”
“我本意是想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然后再派人去抓人的,谁知道还没进门就见到了几位当事人。”
说着,他看着一脸颓废的东门英冷声说道:
“听说你带着手下的人,到芒种山上面去剿匪了?”
“不知道是从哪里拿的调令?”
“手上的军械和粮草又是谁人配发?”
“是谁允许你通过沿路的关卡?”
“这芒种山到曲阜,不过两天的路程,莫非有人在都城附近屯兵,有什么不轨的心思?”
东门英本来还对自己父亲十分怨恨。
当听到卫霍的话,顿时浑身打了个激灵,有些庆幸自己被父亲抓了过来主动认罪。
一瞬间,他的后背就被冷汗打湿。
当初,他真是被鬼迷了心窍,居然听信了林宏宇的鬼话。
这些关键的东西他完全没有想到。
虽然他手上的兵卒不多,只有100号人,但是私自调动军队本来就是大罪。
一旦被人追究下来最轻也是一个革职查办,弄不好甚至可能人头落地。
想到这里他双腿有些发软,不禁微微颤抖起来。
别说东门英,就连跪坐在他旁边的,东门鸿景额头也渗出冷汗。
他没想到这位卫尚书如此犀利,这上来就泡一个造反的大帽子。
要是真的把这罪名落实,别说是东门英,就连他全家都得去死。
还没等东门鸿景反驳,就听卫霍话锋一转。
“当然这是我原本的想法。”
“不过,在看到东门侍郎领着儿子前来认罪,我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误会。”
东门鸿景连忙点头说道:
“对对对,这确实有误会。”
“这孩子今天和林家的三公子,林冠宇一起饮酒,多喝了两杯,被对方怂恿了一下,一时糊涂才冒领了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