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振奋的高句丽人 (第2/2页)
未知这价钱如何?”
崔备说:“这玻璃杯原价两百贯,现价一百六十贯,玻璃珠原价五贯,现价四贯,这镜子造价高昂,数量稀少,不能打折,售价三百贯,至于这七彩玻璃杯,万金不换,我清河崔氏也只有几套,只因为仰慕大人的文功武略,所以不惜割爱,特献一套给大对卢。”
渊盖苏文又说:“你们这次运来了多少?”
崔备说:“除了路上卖掉的,还有玻璃杯三千只,玻璃镜四百面,玻璃珠一万枚。”
渊盖苏文心中一惊,好家伙,要六十多万贯呢,不过转头一想,自己买回来,就算按原价卖,十几万贯利润也是有的。
于是他便大手一挥,说:“我全部买下来,崔公子你等下去交接银两,并且今晚我将设宴为崔公子接风洗尘。”
崔备拱拱手:“谢大人抬爱。”便退出去了。
“哥,这次我们发了,到时候卖给百济新罗,我们就有钱财扩大实力,到时候高句丽谁是国王还说不定呢?”渊净土高兴地说。
“哈哈哈。”渊盖苏文哈哈哈大笑。
高句丽平壤城市集。
“过来看过来挑啊,来自大唐的精美陶瓷和绸缎,全部优惠发售,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啊!”一些唐商在吆喝着。
一位高句丽贵族打扮的人过来指着一个瓷器问:“这陶瓷怎么卖?”
这个唐商说:”要十颗玻璃珠。”
“啥,不要钱?”这位贵族打扮的高句丽人问。
“钱太重了,我告诉你,一颗玻璃珠在大唐一样卖五贯一颗,就是颜色不一样而已。这样的话,谁还愿意带着沉重的铜钱回大唐啊,你非要用铜钱也行,不过加收五贯当运费。”这位唐商说。
”好,不就十颗玻璃珠吗?我有上百颗呢,来给我包起来。”说完这人给了唐商十颗玻璃珠,带着东西走了。
渐渐地,一些人发现,原来这珠子也能当钱用,并且还能从卖珠子的那些人里买其它玻璃器,甚至把五贯钱换回来都行,于是,一般的大宗交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玻璃珠作为支付手段。
崔氏在李正的要求下,把这次他赚的钱都留在了高丽,在一些大城市建立“玻璃珠交易所”,直接按五贯一颗的价格与银钱挂钩,无论你拿多少玻璃珠来,一律五贯一颗,童叟无欺。
在李正的一顿操作下,高句丽人都逐渐接受了把玻璃珠作为支付手段,并把玻璃珠称为金银铜外的第四种货币,取名为“玻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