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不教番邦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文朝大闲人!
武克明去世七日,整座长安城都感受到一股悲戚,出殡这天,送行的人直到出坊上横街才不显拥挤,可见武克明在长安人心中的分量。
秦璐没有和秦珏走在一起,她这次是代表伯爵府和学府来的,领着几名学府的夫子和刘玄卿走在一起,两人脸上除了一丝悲痛之色,居然还有些厌恶。
让两人厌恶的当然不是出城这一段距离,是因为鸿胪寺卿领着两队人,跟在学府的队伍之后。
这两队人虽也穿着汉人服饰,但个头颇为矮小,正是东夷和新罗人,今年西域几乎没有商队过来,鸿胪寺接待的就只剩下几个番外小国。
这两国使臣年年会来长安,主要是为了用女子和奴隶换财物,再者就是拍皇上龙屁,讨一些奖赏,都是无本万利的好事,所以长安的百姓都听说了,他们每年来的使者都是提前一年在国内抢定的,年年不断。
从去年开始,百货铺的物品几乎都是珍品,西域商队购了不少,这两国也想用女人和奴隶与李逸进行交换,没想到李逸根本不见他们,最后只能用银钱高价买了些回去,虽然能赚,但利润大大缩水。
今年来到长安,打听到李逸盖了学府,会传授所有制造工艺,两国使团顿时欣喜若狂,拜见李济时,当庭提出想派几个学子去道德学府学习。
朝中官员大多是儒家学派,认为泱泱华夏赐予小国工艺,让他们世代记住华夏恩德是好事,纷纷表示赞同。
学府还没建完,李逸也还没和李济说过教学的事,李济身为明君,自然不觉得教化进贡小国有什么问题,一口答应下来。
谁料鸿胪寺卿领着两国使团,带着皇命去到学府,却吃了闭门羹,秦璐一句番邦不可入内,直接让执勤的西乡军将两国使团拒之门外,就连鸿胪寺卿拿出皇命,秦璐依旧不接。
秦璐的不留情面惹恼了鸿胪寺卿,他也不在当天回禀,而是在隔日早朝上大肆宣扬伯爵府抗旨不尊,教而择类,有损本朝威严。
此事引来一片声讨,所幸有上官融、李萧山、高丹和卫玄成四位重臣周旋,才没让李济为难,可公孙无讳这一次没有表态,皇上无奈之下,只能宣秦璐上殿一次。
姗姗而到的秦璐不愧是秦珏之女,在殿中没有半分俱色,只说了一句:李逸离长安前嘱咐过,道德学府不教番邦,除非他们成为文朝的州郡!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皇上并没因为抗命而生气,转而让两个使团的人住在驿站,等李逸回来再商议。
使团经过几天的探访,得知有些工艺已交给工部,闻听学府暂时无望,立刻提出到工部学习亦可,谁料工部左侍郎扈绍杰不等皇上和众官开口,抢先说出工匠拜师时全立了师训,不教番邦。
师训在这个年代等同于祖规,百官听后也是无奈,李济趁机笑骂了一句后,让他们想学就在长安等着,李逸回来后一同商议,就这样把皮球踢给了千里之外的李逸。
两国使臣表面答应下来,暗中却没有放弃,四处打听后,找到了报社,长安报社如今已是朝廷机构,社长马周有消息说下次科举后会直接上任给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