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法正、孟达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三国之霸王张绣!
张绣乃是略阳郡守、护羌校尉,是天下数得着的高官了。
天下郡守当然很多,但是加了校尉官位的又有几人?更被说乃是职权很大的护羌校尉了。
张绣以自己身上的官职,护羌校尉、略阳郡守一起发布了求贤令。
当然内容不可能与曹操的一样,只有核心同是唯才是举。
戏志才的文笔非常漂亮,洋洋洒洒落下。
大概的意思是。
我张绣乃凉州武威人,眼看凉州被马腾、韩遂等人戕害,十分的痛心。
现在我乃是朝廷的略阳郡守、护羌校尉。我虽不才,但既受朝廷任用,必然以死报之。
只可惜智术短浅,恐怕不能胜马腾、韩遂。如今我向天下招募贤才、勇士,不顾门第、不管出身,只唯才是举。
希望你们能够团结在我麾下,随我殄灭韩遂、马腾,为朝廷光复凉州。
话说的很漂亮,以朝廷之名,招募天下俊杰嘛。
也可以说是以马腾、韩遂等叛贼为反面,招募天下俊杰,妥妥的养寇自重。
这一封“求贤令”先发出去的,然后张绣就在城东,命人修葺了一座占地广大的安贤馆。
张绣如此举动,确实是引起了三辅、凉州的震动。
因为这些地方与凉州叛乱息息相关啊,天下别的地方,对于凉州叛乱,只听闻没有切肤之痛,感情共鸣方面,就差了一点。
而且张绣是第一个提出【唯才是举】的朝廷高官,这是与目前大环境相背离的。
正如张绣所说的。
现在朝廷吏治昏暗,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现在朝廷求贤,只有两个标准,有钱、有门第。
以至于民间有讥讽之语。
举孝廉(孝顺廉洁的人),父别居。
举茂才(学识好的人),不知书。
而这两个通道,就是朝廷招贤纳士,最重要的通道。
天下真正有才能的人,且出身贫寒的人,向上通道都被斩断了,只能成为小吏,或干脆闲赋在家。
张绣这一声【唯才是举】,让张绣成为逆潮流的人,在三辅、凉州一带,形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以至于出身寒门的许多士人、勇士,都纷纷来投奔张绣。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大人才,但是张绣选拔他们做了基层官吏,其中勇士,则直接在军中授用。
一时间,张绣的羽翼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丰满了起来。
因为人才开始多的缘故,张绣的另一个计划,也得以实施。大刀阔斧的建立学校,教授不管羌、胡、汉所有愿意读书的少年,学习洛阳官话,读书识字。
改变羌、胡风俗,使得他们汉化。
在张绣从凉州夺取的金钱的支持下,一座座的学校拔地而起,很多地方在进行春耕的同时,也传出了少年朗朗读书声。
尽管张绣的势力还很弱小,但是潜力已经开始变大了。少年强,则国强嘛。他麾下有四十万人口,就算只能养出一千士人,那也是牛逼的很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一些人也注意到了张绣。
........
右扶风,郿县。
右扶风的疆界,大概在渭水以北。但是郿县却是位于渭水以南,距离长安不远。
历史上郿县便是董卓的屯粮之所,号称储谷可以吃用“三十年”。
后来董卓死在了长安,储存了多少粮食都跟他没有关系了。
现在的郿县则是一座平平无奇的县城,但就是这座平平无奇的县城内,却孕育了一位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大才。
法正。
法正家在郿县是妥妥的士族大族,法正的祖父法真乃是名震天下的大儒,海内名士。
父亲法雄,历任青州刺史,南郡太守。
不过法雄已经死去多年,今年十二岁的法正,依附叔父法清一起生活。法家以儒学传家,从法真到法雄、法清兄弟都是儒学名家,道德之士。但到了法正,他却对儒学不感兴趣,反而多看史记、汉书以及战国策、各种兵书。
虽然小小年纪,但已经智虑深远。连他叔叔法清都很佩服这个侄子,日常遇到什么事情,也会与法正商量。
也因为颇有智虑,法正明显比同龄人成熟,也与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因而他在本县朋友十分少,孟达则是他少有的朋友之一。
孟达今年十五岁,父母双亡,也是右扶风人,但并非是郿县人。黄巾之乱的时候,孟达随着同族兄弟,迁徙到了郿县居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