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大汉廷争斗愈烈 汉国势日渐衰微 (第2/2页)
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母。诸位爱卿,你们对立后此事,可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朕仰慕先贤智者,一向喜欢察纳雅言,虚心纳谏,喜欢正直无私,直言无忌的君子。
诸位爱卿,你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尽管直言无妨。朕对天发誓,不会斥责你们妄议朝廷,一定诚恳虚心地接受你们的意见和建议。”
刘欣微笑着,露出一副胸襟坦荡、虚怀若谷的神态,谈起了会议的主题。
其实,刘欣年纪虽轻,也十分了解汉朝廷群臣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
大臣们也清楚,皇帝如此表态,不过是想在臣下目前,装装样子,展现一下君王虚怀若谷、察纳雅言的高姿态而已,是当不得真的。
不想,刘欣的话刚刚说完,公卿中居然真的有人,不顾刘欣内心的真实想法,当庭站了出来,向刘欣避开三公,举行御前会议,讨论立后,提出异议。
刘欣定睛一看,居然是年高德劭的大司空何武,不禁大出意外,大吃了一惊。
大司空何武身体健硕,精神矍铄,一脸正气。他动作敏捷地走出大臣的班列,上前垮了两步,态度诚恳、毕恭毕敬地向刘欣进谏说道:
“陛下:
恕臣冒犯!臣以为,陛下撇开朝廷的三公重臣,私下商议国家大事的举动非常不妥。
我朝历来的制度,处理政事,大多都是集思广益,先集中大臣们的智慧以后,然后交由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等三公九卿做主,做最后的裁决处置。
如今,三公重臣之中,只有臣参与议政,决定朝政,实属不妥。
臣私下以为,陛下新近继位,应该谦虚低调地听从朝廷元老大臣的建议,广纳雅言才是,不可自作主张,一意孤行,伤害国事。
再说立后这件事,不仅仅是皇家私事,他的牵涉很多,事关重大。
居微臣得知,陛下既没有求得太皇太后的懿旨,也没有征求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诸位大人的意见,就擅自做主,决定立后大事,是否有些欠妥呢?”
大司空何武坚守正道,诚恳地向刘欣进谏道。刘欣听了,脸色不悦,但隐忍不发。
大司空何武的话,还未说完,就有大臣傅嘉出列,打断大司空何武的话说道:
“吾皇万岁!大司空的意见迂腐不堪,不值一哂。
如今是圣君即位,由我皇当家作主,我们怎么能够拘泥于先前那些陈腐的规定规矩呢?
况且,立后这件事情,不过是皇家私事,与国家大事比起来,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关帝国安危。
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怎么能够麻烦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大司徒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呢?”
大臣傅嘉,当庭站出来,反驳大司空何武说。
刘欣的岳父傅晏也出列,帮腔道:
“是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大司徒等几位老人家,为国操劳,事务繁多,不宜为这些小事,去麻烦打扰他们。”
大臣傅嘉,是傅太后的侄孙之一,与刘欣同辈,年纪也相仿。
他相貌英俊,言辞犀利,年轻气盛,目空一切,不将大司空何武等老臣看在眼里。
定陶傅太后有同父同母弟弟四人:大弟傅子孟、二弟傅中叔、三弟傅子元、小弟傅幼君。
大弟傅子孟的儿子傅喜,后来官至大司马,被封为高武侯。
二弟傅中叔的儿子傅晏(刘欣岳父)后来也做了大司马,封为孔乡侯。
三弟傅幼君的儿子傅商,封为汝昌侯,奉傅太后的父亲崇祖侯之后,将崇祖侯的封号改为汝昌哀侯。
傅太后还有一个同母异父弟,叫做郑恽。郑恽当时早已去世,朝廷后来就封郑恽的儿子郑业,为阳信侯,追尊郑恽为阳信节侯。
郑氏、傅氏家族中,后来一共有六人封侯,两人任大司马,六人做到九卿、俸禄二千石,还有十几个人,做了侍中一类的官职。
大司空何武,心中有些不快,不由自主地对傅家这些趾高气扬、不学无术的朝廷新贵,涌起一阵厌恶轻蔑之意,欲言又止。
有了岳父傅晏,大臣傅嘉等傅家新贵的鼎力支持,有些心虚的刘欣,底气更足了一些,急忙对大司空何武阻止道:
“大司空大人不要再说了。傅嘉爱卿说得极是!立后之时,不过是皇家私事,小事一桩,不值得小题大做。
朕以为,讨论国事,如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能够当机立断,往往办不成大事。
朕意已决,就照此办理!诸君听旨!”
10
刘欣害怕夜长梦多,担心更多大臣,像大司空何武一样,提出反对意见,让自己的决策落空。
等诸臣稍稍安定下来,刘欣就径直下诏,公开宣布圣旨道:
“诏命:
前定陶王后傅氏,贤惠宽厚,性行淑均,足以母仪天下,着即立为皇后。钦此!散朝!”
刘欣害怕节外生枝,宣布完毕以后,立即匆匆地下旨散朝。
定陶王后傅氏傅莹,是傅太后侄儿傅晏的女儿,也就是刘欣的祖母太后傅佳慧的孙女辈。
11
新皇帝刘欣私自立后的决定,很快就传到了长乐宫和大司马、大司徒府里。
太皇太后(王政君)和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听见皇帝绕开太皇太后陛下和三公大臣,自作主张,下达册立定陶王后傅氏为皇后的御诏,心里非常不高兴。
大司马王莽,本来一向是很有修养,非常沉得住气,不喜形于色的。
如今,得知刘欣撇开太皇太后陛下和三公大臣,自作主张,宣布立后的消息以后,王莽十分恼怒,觉得新君刘欣的做法太过放肆,不合规矩,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王莽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驾车,来到了长乐宫里,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禀告此事。
没等宫廷总管胡逊,侏儒弄人胡宝宝等侍从,向太皇太后禀告,王莽就独自闯了进去,拜见太皇太后王政君。
12
太皇太后王政君,一见王莽脸色通红,恼怒万分地进宫,十分诧异。
王政君一时之间没有明白,一向温文尔雅,知书识礼,不喜形于色的侄儿,今天的火气,为什么这样大。
太皇太后见王莽生气,心里很是不安,急忙带着亲热的口气,和蔼地询问王莽道:
“巨君啊,你一向温文尔雅,脾气很好,从不轻易发火,今天是什么事情,让你火气这样大啊?”
听了姑姑王政君和蔼的问询,王莽冷静了许多,不好意思地朝着姑姑王政君笑了笑。
王莽坐下,急忙把皇帝与傅氏家族的亲近大臣,秘密会商,私自册立皇后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姑姑王政君。
太皇太后王政君一向成稳,老练,涵养很好。
此时,王政君听王莽讲到,新皇帝刘欣竟然避开大司马,大司徒等三公重臣,私自召集亲近臣子,召开御前会议,决定立后之事,也忍不住恼怒起来。
太皇太后王政君听后,心里也十分不爽,恨恨地对王莽抱怨道:
“哼!哼!难怪巨君会如此火大,哀家对皇帝做的这件事情,也是十分生气,不以为然!
刘欣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皇帝屁股还没有坐热,怎么会越来越放纵,越来越肆无忌惮了呢?
你不把哀家这个老太婆,放在眼里,到没有什么。你怎么竟然把一心为国的大司马,大司徒等诸位功臣贤良,也不放在眼里了呢?这不是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违背了祖宗的规矩了吗?
真是一个忘恩负义,是非不分的家伙!你的皇帝屁股还未坐稳,怎么就敢妄自尊大,反噬恩人呢!
巨君啊,都怪你的叔父,骠骑将军王根那个老东西,老家伙,不长眼睛啊!
当初,就是王根这个老糊涂,一力撺掇,竭力主张拥立定陶王为君的。
皇帝不思革新政治,治理官吏,活跃经济,赈济贫民,只想为自己的家族、外戚谋利。
册立皇后,乃社稷大事,怎么能够说是一件小事呢?陛下居然绕开我们,不与我们协商,实在是悖逆忘恩,不知轻重啊!都怪哀家当初耳朵软,听信王根的谗言,瞎了眼睛,看不清傅佳慧那个老巫婆的本性!”
王政君生气地对王莽说道。
见太皇太后王政君怒气冲冲,生气的样子,王莽的火气反而小了许多,急忙安慰姑姑王政君。
“太皇太后陛下不要生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陛下何须为这点小事,伤了身体呢?”王莽忍住怒气,劝慰姑姑王政君道。
“哀家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怎么敢如此嚣张放肆呢?
朝中那些见风使舵的阁老臣僚,怎么会如此势利眼呢?他们认为哀家不管用,再也不把哀家这个老太婆,放在他们眼里了吗?”
一向修养很好的太皇太后,喋喋不休地对着侄儿王莽抱怨了起来。
“太皇太后息怒。骑驴看唱本,我们走着瞧吧!太阳刚露出头脸,日子还长着呢!
难道那些见风使舵的老糊涂,好歹不分的浑小子们能得意一世吗?”
王莽抚慰姑姑王政君道,“太后陛下,你还是以社稷为重,不要与这些洋洋得意的小子们计较太多吧!”
在王莽的劝慰下,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怒气渐渐平息。但太皇太后王政君心里的怨恨、后悔,却更加强烈。
王氏家族和新君刘欣家族的争权夺利,已经逐渐公开化和明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