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汉哀帝宠信佞臣 汉朝廷再起党争 (第2/2页)
“你们几位爱卿说得都很对!但他们王家不仁,朕这个做君王的,不能够无义。看在太皇太后陛下曾经一力主持,立朕为嗣子的情面上,朕也不宜把这件事情做得太绝,以免天下百姓非议。
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虽桀骜不驯,不明大义,不能阐扬尊崇尊号的大义,也曾经多次严重地伤害朕的孝顺感情,可谓罪恶滔天。
但朕对太皇太后陛下,一向是敬爱倍至,不肯违背太皇太后的心意。
念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是太皇太后的至亲的情分上,朕实在不忍心剥夺王莽这个老贼受封的新都侯的封爵和采邑。
兹下令,遣送新都侯王莽,立即离开京师,回他自己的新都封国,去闭门思过,反省自己的罪责。
诸君,你们以为这样做,如何呢?”
刘欣和蔼恳切地询问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道。
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见皇帝忌惮太皇太后,也不敢再次公开反对,与太皇太后做对,只好表示同意道:
“陛下仁慈宽厚,皇恩浩荡,臣等领旨。”
大司徒朱博有些不甘心地说道:
“陛下仁慈英明,臣等敬慕不已!陛下的皇恩浩荡,新都侯应该感激涕零才是!
只是,臣有些担心,纵虎归山,恐留后患。如果一时之仁,恐怕遗患无穷。”
在家休养,从不过问政事,似乎与世无争的新都侯王莽,忽然听到皇帝驱逐自己的旨意,不禁大吃一惊,心内有些慌张,急忙对妻子王静烟说道:
“哎呀,爱妻,大事不好!
看样子,贼子奸佞们,已经容我王莽不得,要赶尽杀绝了啊!
静烟啊,如今,我的处境十分危险,如果在京师长安稍作停留,岂不是给贼人们以陷害的话柄吗?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还是远远走避为是!”
妻子王静烟急忙安慰丈夫,向丈夫建议说道:
“巨君啊,看样子,朝中奸佞忌惮巨君的影响力,要落井下石,陷害巨君了。
巨君啊,你也不要着急,还是进长乐宫,去请求太皇太后陛下的旨意,离京避一避为好。”
王莽听了妻子王静烟的建议,认为有理,急忙说道:
“爱妻言之有理。我还是立即进宫,与姑姑太皇太后陛下告别一下才是,也提醒一下太皇太后陛下,堤防奸佞的暗箭。
静烟啊,你立即帮我收拾一下东西,我马上进宫,去向太皇太后陛下告辞。”
太皇太后王政君见到侄子王莽前来告辞,感叹唏嘘,心内惆怅不已,急忙对王莽说道:
“巨君啊,这是陛下的旨意,哀家也挽留你不得。如今朝廷形势险恶,巨君留在京师,陛下如同芒刺在背,怎么能够不驱逐你呢?说实话,哀家也不敢挽留你。俗言道,退后一步自然宽。巨君远离京师,脱离这个是非之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太皇太后陛下所言极是。
朝中奸佞,是容不下我王莽的,陛下也对我王莽不放心。如今,臣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太皇太后陛下,不能够侍奉太皇太后陛下了。
太皇太后陛下啊,请你一定要保重凤体,等待臣侄回京侍候的那一天。”
听了王莽的话语,太皇太后王政君越发感伤不已,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得千叮咛,万叮嘱,嘱咐王莽,要保重自己,等待命运的转机。
面对未知的命运,王莽诚惶诚恐,忧虑越深,也禁不住悲上心来,痛哭流涕地与姑姑话别。
姑侄俩相拥大哭,但也不得不分离。
太皇太后王政君浑身颤抖,在胡宝宝的搀扶下,走到宫门边,向王莽挥手送别。
王莽三步一回头,回望着姑姑,心里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与自己的姑姑相见。
自此以后,王莽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离开京师长安的家宅,只身启程,回到了他自己的新都候封国居住。
好在新都候封国,位于南阳郡,是一个膏腴之地,而自己也远离了京师长安这个是非之地,王莽也就稍稍安心地住了下去。
王莽韬光养晦,潜心蓄势,渴望着某一天,时运来临,能够东山再起,扬眉吐气,一吐心中的怨愤。
此时,王莽的叔父,王氏家族的平阿侯王仁,也因藏匿赵昭仪的亲属的罪名,而被刘欣下旨,遣送回了他的平阿侯封国。
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等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终于全部被刘欣驱逐,赶出了朝廷。
刘欣除去了背上的芒刺,心里轻松自在了许多。
王莽受封的新都候封国,位于南阳郡新野县的古都乡,是一个食邑为一千五百户的侯爵封地,比南阳郡有名的四百七十封户的舂陵侯封国大了不少。
新野县位于著名的南阳盆地之中,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是一块风水宝地。
新都封国的故城(治所),位于今天新野县王庄镇的梅湾村,现在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都封国的故城(治所),西距省道汉(中)—王(庄)公路约一点五公里,东邻唐河县境。
新都故城的遗址,现存有城垣一周,呈正方形。它的边长七百多公尺,高三点五公尺,城基厚四公尺;外有护城城壕深二点五公尺,宽六公尺;设有东、西、南、北四门。
城垣内外出土的文物,有汉代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石磨、规矩镜、汉代货币等,还发现有下水管道、排水沟、水井、房基和墓葬等。这些文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新都故城的城墙,既可御敌,又可防洪。在民间传说中,新都故城的城墙,系王莽的第九个女儿所修筑,又名“九女城”。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
现新都故城的城墙上,长满了野生的山楂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新都故城城内,还约有居民七百人左右在新都故城居住。
登上新都故城的城墙,向东可观唐河县、向北可观诸葛庄遗迹。
但刘欣没有料到,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等德高望重的汉朝廷老臣,被皇帝驱逐,会在大汉朝廷上下,引起强烈的反弹。
得知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等贤良大臣被罢黜的京师官吏百姓,都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不平。
京师官吏百姓,多为他们受到的冤屈和不公正待遇,感到愤怒不满。
在长安官吏百姓的心中,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前大司徒孔光、前大司空师丹等大臣,都是忠于国事,为民着想的大汉忠臣,可以称之为国之栋梁,理应成为皇帝的股肱之臣,不应受到排挤。
10
谏大夫杨宣等大臣,率先出面,向皇帝上书,为前大司马王莽等大臣鸣冤抱屈,表示抗议。
杨宣向刘欣亲上密封奏书,向皇帝进谏说道:
“陛下啊:
当初,孝成皇帝深思帝国宗庙的重要,称赞陛下有至高无上的优秀品德,终于力排众议,从藩地将陛下选拔,立陛下为太子,使陛下入继大宗,最终继承帝位。
孝成皇帝圣明的决策,大公无私,意义深远,对陛下的恩德,可以说是再深厚不过的了。
追想先帝的本意,岂不是希望陛下,能够代替先帝他本人,去好好地侍奉和孝顺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吗?
可是最近,陛下却贬斥了太皇太后最喜爱、最亲近的亲人,贬斥了先帝最信任的臣子。
太皇太后现已七十高龄,数次经历国丧的忧伤和打击,饱经忧患,实堪敬佩哀怜。
为了朝廷大义,朝政安宁,帝国的千秋万代基业,太皇太后还一秉大公,亲自下旨,令自己的亲属引退归家,以避开丁、傅两家的英雄豪杰。
路上的行人,没有不为太皇太后的深明大义、大公无私而感动流泪的,更何况饱受恩惠的陛下呢?
陛下若登高远望,望见先帝(汉成帝刘骜)之陵,回想自己对待太皇太后及其亲属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感到一些惭愧后悔吗?”
谏大夫杨宣,态度诚恳地向刘欣进谏道。
“哎呀,大事不好!谏大夫大人的谏言,实际上代表天下官吏百姓的看法,如果朕没有安抚表示,恐怕会丧失民心,带来祸患。”
听到谏大夫杨宣进谏的话语,刘欣吃了一惊:
“难道朕真的做得有些过分吗?为什么臣子们会如此议论纷纷,说三道四呢?
王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朕不能够安抚人心,恐怕会危害江山社稷。”
刘欣倜然警觉,急忙召见谏大夫杨宣。
君臣相见,刘欣立即露出一副深为杨宣谏言,感动涕泣、十分愧悔的样子,善于抚慰嘉奖谏大夫杨宣道:
“感谢爱卿的提醒!朕一定诚恳虚心地接受爱卿的建议,安抚好天下民心,不让皇亲国戚和宗室失望。请爱卿放心!”
不久,刘欣下旨,晋封成都侯王商的二儿子王邑,为成都侯,以平衡前朝外戚的失衡心理,抚慰以太皇太后为首的王氏家族的忿忿不平心理。
11
大司徒朱博等大臣,力排众议,促成刘欣、傅太后多年的心愿,刘欣十分感激。
从此,刘欣对大司徒朱博等人的话,更加言听计从,对大司徒朱博等人,是信任备至。
大司徒朱博,见皇帝宠信,也越发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常常对僚属说道:
“诸君:
我朱博身为大司徒,位列百官之首,肩负天下兴亡责任,一定要兴利除弊,改革腐朽的官制,重用志同道合的同志,贬斥奸佞,为帝国中兴,建立不朽功业。”
大司徒僚属纷纷称颂道:“大司徒大人志存高远,定能够辅佐英明的陛下,建立不朽功业。”
大司徒朱博受到称颂,更加得意,勉励僚属道:
“诸君,让我们共同努力,兴利除弊,中兴社稷。如今,陛下贤明,一定不会忘记我们的功绩,诸君多多努力!”
不久,大司徒朱博,又上书皇帝奏称道:
“陛下:
汉家旧例,设置部刺史等官职,监察考察地方官吏。刺史的官秩虽然较低,但奖赏丰厚,前程十分远大。因此,人人劝勉立功,乐于进取。
前几年,朝廷撤销了刺史一职,改为设置州牧职位,品秩为真二千石,官位仅次于九卿。
九卿一有出缺,便由州牧中名次靠前者进行递补。
这样一来,州牧中的才干平庸者,不思进取,则只求苟且自保,依例递补而已。
原来用来作为督察官的功效,就会逐渐减退丧失,奸邪不轨,违法乱纪的行为,就更加无法禁止,微臣以为这样做非常不妥。
微臣请求陛下下旨,撤销州牧的设置,还和从前一样地设置部刺史,以监察考察地方官吏。”
“爱卿言之极当!准奏!”刘欣十分欣赏,听从了大司徒朱博的建议。
大司徒朱博,乘机安插自己的亲信僚属为部刺史,贬斥那些不肯听命于自己的官吏。
12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六月初五,噩耗突然从帝太后宫中传来。
“禀告陛下:
帝太后陛下突然驾崩,请陛下节哀顺变,安排帝太后陛下后事。”
刘欣听闻娘亲帝太后丁氏突然驾崩的消息,一时间难以接受,他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床上病了好些日子。
当初,母亲丁氏的家族门第不高,丁氏作为定陶王刘康的妻妾,虽然为定陶王生下了儿子刘欣,但依然不受定陶王刘康的宠爱。
刘欣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刘欣就被迫与自己的亲生母亲丁氏隔离,而由自己的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
刘欣心里,一直对母亲丁氏十分愧悔。
如今,刘欣思念娘亲,常常在宫中痛哭流涕,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儿子,没有尽到孝敬赡养母亲帝太后丁氏的心意,所以在料理娘亲的后事之时,决心尽心尽力地弥补对母亲丁氏的缺失。
刘欣下诏,派人将母亲帝太后丁氏的棺柩,长途跋涉,运回定陶国,葬于父皇定陶共皇(刘康)的陵园内,与父亲定陶共皇刘康合葬。
刘欣决定大肆营造母亲陵墓,于是下旨,征发靠近定陶封国的陈留郡、济阴郡等郡的民夫百姓总计五万多人,为母亲帝太后丁氏修筑陵墓,挖土填坟,完成父亲、母亲合葬的心愿。
陈留郡、济阴郡等郡的民夫百姓,不得不接受官府征召,前往修筑帝太后丁氏的陵墓。
陈留郡、济阴郡等郡的民夫百姓,付出了很多的劳役和艰辛,可是得到的报酬,却非常微薄。
陈留郡、济阴郡等郡,接受劳役的民夫百姓,怨气冲天,一时间民怨沸腾。
服劳役的百姓,对繁重的劳役和菲薄的报酬,不满怨愤到了极点,暗地诅咒汉朝廷君臣道:
“老天啊,老天,你怎么不收掉这些高高在上,刻薄寡恩,不恤百姓的民贼呢?”
反叛背离的情绪,已经在陈留郡、济阴郡等地官吏百姓的心中萌芽酝酿,而汉朝廷君臣,依然颟顸如故,对天下百姓的痛苦,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