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报国无门臣灰心 真知灼见无人听 (第2/2页)
似乎朝廷的百万大军,前去征讨南阳叛贼,讨平绿林叛贼刘玄、刘縯这一小撮的汉军,是一件轻而易举,手到擒来的事情。
严尤深深忧虑,两位上公大人,骄傲轻敌,疏忽大意,恐怕最终,要吃叛贼的大亏啊!”
秩宗大将军陈茂,深以为然,同严尤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将领一样,多多少少算了解一些绿林汉军的实力,了解刘縯、刘秀等汉军将领们的才干,于是感叹着同意道:
“纳言大人言之有理啊!
刘縯、刘秀诸兄弟,李氏家族兄弟,阴家、邓家贤良士大夫,能干多智,舂陵汉军的确是非同小可,不可小觑啊!
陛下刚愎自用,疏远猜忌大臣将领,掌权大臣们颟顸腐朽,怎么可能听从,大人的直言呢?
大人还是及时行乐,少管国事吧!免得遭人嫌弃,给大人带来祸害。”
也只有严尤、陈茂等大臣将领,能够了解,民变迭起的深层次原因,了解汉军将领刘縯、刘秀兄弟的才干,暗暗地为新王朝的未来担忧,知道讨伐南阳绿林汉军的军事行动里,实际上已经潜藏着,十分深重的危机。
无奈,军事权柄,却掌握在皇帝亲信的宗室权贵手里。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等大臣将领,无可奈何,无力改变。
严尤哀婉叹息,无可奈何地对秩宗大将军陈茂说道:
“多谢秩宗大人的善意提醒。陛下不听臣的,臣等还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只有投身疆场,为陛下效死,为国捐躯罢了!”
严尤之所以如此看重舂陵刘縯、刘秀诸兄弟,来自于早年坐镇南阳时,对舂陵家族诸兄弟的了解。
当初,新王朝的府库空虚,南阳郡官府违约,拖欠了应该返还舂陵侯家族的十年佃租和其他财物。
这应该返还的十年佃租,对于整个舂陵侯家族来说,当然是一笔大财富。甚至可以说,对于已经被新王朝剥夺了封地、爵位的舂陵侯家族来说,事关舂陵侯家族一家老小的生死。
于是,舂陵侯宗室子弟刘秀,受族叔前舂陵侯刘敞的委派,亲自前去南阳郡城宛城,去找时任南阳郡太守的前大司马严尤诉讼,希望南阳官府,能够秉公执法,公正处理,返还佃租。
那时,刘秀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的举动,给南阳郡太守严尤,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南阳郡太守严尤,对刘秀得体的举动,不卑不亢的言辞,有礼有节的诉讼,感到十分佩服和惊异,自此对刘秀,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永生难忘。
前队郡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统领的官军,在淯阳城一带,被柱天都部刘縯,统率的舂陵汉军击败以后,溃败的官军将士,纷纷投靠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
溃败的官军将士,不仅将失败的消息,传遍了官军军营,也把官军将士,对绿林汉军诸部将领的看法,带到了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等官军将领的耳朵里。
投奔严尤、陈茂的官军败军将士,向严尤、陈茂等将军们,报告自己的发现道:
“大将军啊:
我们一定要小心,舂陵汉军啊!刘縯、刘秀兄弟率领的舂陵侯汉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绿林三部汉军的军纪涣散,烧杀抢掠,很不一样啊!”
纳言大将军严尤,半信半疑,感到非常不解和震惊,急忙反复询问道:
“诸位兄弟:
你们真的看见,刘縯、刘秀诸兄弟,率领的舂陵大军,纪律严明,没有四处,掠取百姓财物,一心一意地操练军队和筹划军事方略吗?”
败军将士,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纳言大将军:
起初,属下等也不相信。后来,才知道所言非虚。属下等亲眼所见,怎么敢谎报军情,欺骗大将军呢?”
纳言大将军严尤,不由自主地赞叹道:
“哎呀,大事不好!如果真的如此,可见刘縯、刘秀诸兄弟,以安抚百姓,笼系民心为上,志向不小啊!我们遇见的,可是劲敌啊!
难道你们所说的,真的就是当初,我看见的那个美须浓眉的男子吗?
几年不见,这刘縯、刘秀诸兄弟,怎么会突然之间,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了呢?”
自此以后,纳言大将军严尤,对刘縯、刘秀诸兄弟肃然起敬,开始对刘縯、刘秀诸兄弟统领的舂陵汉军的行动,格外重视起来。
后来,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再次遭遇柱天都部刘縯统领的汉军袭击。
遭遇惨败以后,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两将,对刘縯、刘秀兄弟的印象,越发深刻,再也不敢轻视了。
可是如今,眼见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仗恃官军军力强大,傲慢轻敌,不听从自己和陈茂的劝解,对南阳汉军,心存蔑视,纳言大将军严尤,更加忧虑和警惕。
因此,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的心中,虽然是满腹牢骚,心存忧惧,但却又不得不服从,两个无知亲贵的命令和指使,听从主将。
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屈居人下,又遭受挫败,无力反驳,只得忍气吞声地接受,官军统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的指手划脚,颐指气使。
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这两个沙场老将,不得不听从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这两个王氏家族的纨绔子弟,发出的,哪怕是既愚蠢可笑,又荒唐无知,甚至可能送掉老命的一切指令。
只因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这两个顶头上司,是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来调兵遣将,发号施令的。
得罪顶头上司,甚至意味着冒犯忤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