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离间计借刀杀人 破强敌出奇制胜 (第2/2页)
骑都尉刘隆,一向亲近大司马刘秀。见大司马刘秀抚巡河北以后,刘隆就留下自己的妻子儿女待在洛阳,到只身前往河北,去投奔了大司马刘秀效命。
舞阴王李轶,得知刘隆背叛的消息,勃然大怒,迁怒刘隆的家人,下令将刘隆的妻子儿女统统杀害。
如今,新仇旧恨,统统聚集在一起,舞阴王李轶,更加忧惧不安,犹豫不决,生怕刘秀报复的重击来临,心里想归降刘秀,但一直不敢,主动采取实际行动。
刘隆字元伯,也是刘秀的宗人,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南阳郡前安众侯刘崇的侄子、安众侯刘崇的弟弟安成侯刘礼之子。
当初,安众侯刘崇、安成侯刘礼兄弟,率先在南阳郡起兵,欲反抗王莽的治理,但兵力弱小,很快被王莽派军扑灭。
当时,刘隆年龄还十分幼小,只有几岁年纪。王莽羽翼未丰,还有些忌惮大汉宗室贵族的势力,故没有杀害刘隆。
刘隆最终,侥幸逃生,在宗族亲人的抚育下,得以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玄汉王朝建立。更始帝下旨,任命宗室子弟刘隆,为偏将军,命令偏将军刘隆,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将领一道,跟随成国上公王凤一道北征。
刘隆作为一位带兵的偏将军,也参加了昆阳之战,在昆阳立下了赫赫战功。
更始帝入关以后,偏将军刘隆,请求回家,去迎接自己妻子儿女到东都洛阳居住,更始帝下旨同意。于是,刘隆一家,迁居到了东都洛阳居住。
后来,偏将军刘隆,听说大司马刘秀,在河北巡抚,就留下自己的妻子儿女在洛阳居住,独自一个人,前去投奔了刘秀。
刘秀大喜,当即下令,任命刘隆,为部下骑都尉。
舞阴王李轶,听说刘隆投奔了萧王刘秀以后,勃然大怒,对大司马朱鲔说道:
“大司马大人:
如今,萧王已经有了反意,不肯听从陛下让他回京述职的旨意。刘隆在此时此刻,前去投靠萧王,不是欲背叛陛下吗?”
大司马朱鲔,也认为有理,赞同说道:“大王说得有理!我们不能不未雨绸缪,防止刘隆这样的反叛发生啊!”
于是,李轶盛怒之下,不考虑后果,当即下令道:
“大司马大人言之有理!不警戒我们的部属,怎么能够镇压反侧呢?
来人啊,将刘隆留在洛阳的妻子儿女,统统处死,不留后患,以警戒那些对君王不忠者!”
刘隆得知自己的妻子儿女,被舞阴王李轶杀害的消息,对李轶恨入骨髓,当众发誓道:
“我刘隆投靠萧王效命,与妻子儿女何关呢?我的妻子儿女何罪,为什么要被李轶这个恶贼,冤枉杀害呢?我刘隆对天发誓,不为妻子儿女报仇雪恨,誓不为人!”
舞阴王李轶,听了刘隆怨恨至深的誓言以后,悔恨交加,心里十分恐惧刘隆的报复。
李轶自思,与萧王刘秀和刘隆等,都结下了深仇大恨,虽然心里非常想归降刘秀,却一直担心刘秀和刘隆的报复,不敢做出背叛更始帝,归顺刘秀的决定。
因为与刘秀、刘隆的这些恩怨情仇,舞阴王李轶的心中,始终得不到安宁。
舞阴王李轶,至始至终也不敢相信,归顺萧王刘秀以后,刘秀以及刘隆,不会对他李轶进行报复。
所以,舞阴王李轶,接到孟津将军冯异的回信以后,思索良久,虽然一直不敢做出归顺的决定,但心里犹豫彷徨,已经开始动摇,决定试探一下刘秀的心意。
于是,舞阴王李轶,决定再次回信给孟津将军冯异,表达自己效忠萧王刘秀的心意,试探一下刘秀的反应道:
“公孙兄啊:
不瞒阁下,当初,我本来是第一个,跟萧王诸兄弟一道密谋,拯救苍生,重建汉朝廷事宜的人,也曾经与萧王诸兄弟一道,结生死之约,同成败之计。
而今,本王负责坚守东都洛阳,公孙兄你负责镇守孟津,都居于十分优越、而又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是我们两人,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如果你我同心,定会力可断金。
惟愿公孙兄你,深情地转报萧王,说卑职我,愿意贡献自己愚昧的策略,帮助萧王,去安抚民心,安邦定国。
希望萧王,既往不咎,能够不计前嫌,不计旧怨,接纳卑职的忠诚和效忠。”
舞阴王李轶,不仅心里有了归顺刘秀之意,而且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刘秀的向往归顺之情。
舞阴王李轶与孟津将军冯异,双方交换信件之后,为了表现自己归顺萧王的诚意,舞阴王李轶,所率领的玄汉军队,就不再跟孟津将军冯异统领的汉军,发生正面直接的武装冲突了。
玄汉洛阳主将大司马朱鲔,对舞阴王李轶按兵不动,不肯对孟津将军冯异统领的汉军,采取军事行动,有了怀疑。
大司马朱鲔担心,李轶与冯异暗通款曲,欲背叛更始帝,开始对舞阴王李轶戒备。
但一时之间,大司马朱鲔,也没有找到舞阴王李轶投敌的确凿证据,不敢对李轶贸然采取行动。
孟津将军冯异,见舞阴王李轶收信以后,心意改变,停止攻击自己统领的汉军,大喜不已。
冯异遂利用李轶二心不定,汉军没有后顾之忧的大好良机,趁机向北,进攻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下)等地,接连攻取了玄汉王朝上党郡(今属山西)所管辖的两座县城。
夺取上党郡所管辖的两座县城之后,孟津将军冯异,再率军南下,攻取了河南郡所属的成皋县(今河南巩县)以东的十三个县城,收复了玄汉降兵十余万人。
自此,孟津将军冯异属下的兵力,更加强盛。
玄汉王朝所属的河南郡等郡国的军民,见萧王刘秀的汉军强大,势头不利,纷纷背叛玄汉王朝,归顺萧王刘秀。
玄汉将领河南郡太守武勃,见孟津将军冯异,率军南征北战,攻城拔地,夺取了河南郡所下属的很多城池,心里十分愤怒。
于是,河南郡太守武勃,决心反击冯异的进攻,率领自己部下统属的数万玄汉将士,前去攻击那些背叛玄汉王朝的郡县官吏百姓,欲迫使他们,改变心意。
孟津将军冯异,见玄汉将领河南郡太守武勃,追赶降众,阻止降众归顺萧王,勃然大怒,准备救援。
于是,孟津将军冯异,率领汉军主力,在士乡(洛阳东北十公里)一带,迎战追赶降众的河南郡太守武勃。
孟津将军冯异统领的汉军,兵力强大,士气旺盛,大破玄汉兵团军队。
汉军斩杀河南郡太守武勃部下统领的将士五千余人,阵斩河南郡太守武勃等官员将领。
孟津将军冯异下令,将河南郡太守武勃等官员将领,枭首示众,向东都洛阳的玄汉守军将士展示。
舞阴王李轶,坐看自己的友军,河南郡太守武勃统领的玄汉军队覆亡,却紧闭东都洛阳的城门,不肯派出自己的大军,去援救被围的河南郡太守武勃的军队。
大司马朱鲔等玄汉守城将领,见舞阴王李轶见死不救,心里更加生疑,开始严密戒备舞阴王李轶,防止舞阴王李轶反叛朝廷,投靠萧王刘秀。
舞阴王李轶,处境更加窘困,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不知道何去何从才好。
孟津将军冯异,看见舞阴王李轶,不肯支援友军河南郡太守武勃的举动,知道自己说服舞阴王李轶的行动,已经产生了实效,舞阴王李轶信守自己的承诺,不肯与萧王刘秀作对。
于是,孟津将军冯异,就把舞阴王李轶最近的一系列表现,一一详尽地报告给了萧王刘秀知晓。
刘秀闻报大喜,十分警觉地对冯异的使节冯欢说道:
“冯大人:
舞阴王李轶这人,本王十分了解。李轶狡诈多变,变化无常,不可小觑。一味轻信李轶鬼话,恐怕会中了李轶诡计,让奸人嗤笑。你把本王的书信,赶快带给孟津将军。”
刘秀急忙回信,答复冯异道:
“公孙将军:
舞阴王李轶此人,奸诈多变,诡计多端,人们通常猜不透,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你应该把舞阴王李轶的信件,公开抄送给各郡郡守,各郡都尉,以及那些守土有责的官员将领们,让他们大肆传阅。”
孟津将军冯异,接到萧王刘秀的指示,心里诧异不已,对河内郡太守寇恂等官员将领说道:
“诸君:
舞阴王与我们密通交往,本是十分绝密之事。怎么能够,轻易公之于众,让盗贼知晓呢?”
汉军诸将,都十分奇怪,河内郡太守寇恂等官员将领,也不知道刘秀的用意,都不敢妄自做主。
河内郡太守寇恂,诧异质疑道:
“是啊,孟津将军大人,你说得很对。
不知道萧王殿下,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殿下为什么,会泄露舞阴王李轶的秘密书信,让人众皆知呢?”
冯异不知道刘秀何意,但对刘秀的决定,毫不怀疑。于是,孟津将军冯异,对河内郡太守寇恂等官员将领说道:
“是啊,诸位大人质疑得很对。萧王一向精明睿智,善于洞察人心,怎么此次的举动,会如此反常呢?
想来萧王,一定是有什么神机妙算,鬼神莫测之机。我们还是遵令照办就是。”
孟津将军冯异、河内郡太守寇恂等汉军诸将,信任刘秀的判断和决策,依稀开始明白,萧王刘秀,的的确确另有深意。
于是,孟津将军冯异、河内郡太守寇恂等汉军诸将,遵照刘秀的指令开始执行,将舞阴王李轶的书信,四处传阅。
很快地,舞阴王李轶,投靠萧王刘秀的消息,就在东都洛阳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