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谋关中刘秀降旨 封功臣光武施恩 (第2/2页)
赤眉汉朝廷的治理,毫无章法,朝政越发混乱不堪,更加难以收拾了。
实际上,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们的表现,比当初的玄汉绿林豪杰,更加不堪。
赤眉汉朝廷的大臣将领,愚昧无知,根本不具备任人唯贤、治国理政的才干,也没有伟大志向和远见卓识。
占据西京长安以后,掠夺西京财富的目的,已经达到,赤眉汉朝廷掌权的大臣将领,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认为天下已经取得,什么都不值得畏惧,只知道整天饮酒享乐,掠夺财物,侮辱妇女而已。
每次庭会,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们,讨论谁的功劳大,分封土地,受封爵位,治国理政等国家大事之时,大家争吵呼叫,拔剑击柱,始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
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们的所作所为,依然完全与从前,做山贼土匪时的行径,毫无二致。
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们鼠目寸光,也毫无一点进取之心,只满足于自己取得的一点点钱财和利益,更没有一统天下之志。
终于到了建武元年(公元25年)年终的十二月,腊月祭神这个盛大节日-腊祭节日的那一天。
腊祭的仪式,顺利结束以后,赤眉大汉朝廷的实际上摄政御史大夫樊崇,就下令在长信宫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以宴请文武百官,庆贺腊祭佳节。
长信宫是长乐宫的建筑群里,最重要的一处宫殿。而长乐宫与未央宫、建章宫,合称“汉皇三宫”。
汉朝廷之时,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一直到第三个戌日的那一天,就是佳节腊日。
腊日这一天,是祭祀天上,所有天帝神灵的一个重大的日子,也是两汉王朝时期,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由于腊日的算法,实在太复杂,也太辛苦,不是专业人士的普通官吏百姓,根本就难以弄清楚,腊日佳节,究竟是哪一天。
因此,东汉之后,腊祭节就开始逐渐没落,最终被元旦(新年春节)所取代。
赤眉汉帝刘盆子,坐在正殿正中的位置,中黄门带兵,站在后面护卫,御史大夫樊崇等公卿大臣,都按照等级班次,各就各位,列坐于殿上的席位上。
那时,腊祭宴会,还没有正式开始,酒还没有开饮。
其中一个粗通文墨的赤眉汉朝廷三公大臣宰相徐宣,知道一些汉朝廷的腊祭宴会礼仪。
于是,宰相徐宣拿着刀笔,在简牍是上写好自己的名帖祝贺语之类,向皇帝呈上,向皇帝刘盆子,恭贺腊祭佳节。
赤眉汉朝廷诸将,大都是大老粗。一看宰相徐宣,向皇帝献上名帖向皇帝恭贺的这个场景,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心里很是羡慕,也想赶赶时髦。
那些目不识丁,不会写名帖的大臣将领,也都站起来,请那些知书识礼的大臣,代写名帖。
他们一堆一堆地屯聚在一起,互相肩膀靠肩膀,围住写字的公卿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大声喧哗,纷纷请求书写的公卿大臣,给自己先写,场面一片混乱。
大司农杨音,看见腊祭宴会场面十分混乱,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按剑大骂痴迷众将说道:
“各位公卿,你们不过是一群目不识丁、大字不识几个老佣人罢了,今天却要装模作样,舞文弄墨干什么呢?
今天腊祭宴会,大汉朝廷设君臣之礼,没有想到,宴会的礼仪,反而是更加混乱了。
就是小孩子们做儿戏,也不会乱成这样的啊!那些不遵守君臣之礼的家伙,都该立即击杀!”
赤眉汉朝廷文武百官,将领侯爵们,听见大司农杨音责骂他们,有的不以为意,继续乱哄哄地叫喊着,请人代写拜帖。
有的地位相仿的大臣将领,则怒不可遏,于是对大司农杨音,反唇相讥,甚至和大司农杨音,怒目而视,直接争吵了起来。
因为言语的口角,帮亲不帮理,赤眉汉朝廷的公卿大臣们,顿时分成两派,互相争吵,开始推搡打斗了起来。
争斗与吵闹,越来越厉害,宴会场乱成了一团。
轻微的言语的口角,不久就演变成为了一场激烈的肢体冲突,而且是越演越烈。
场面混乱不堪,御史大夫樊崇,宰相徐宣,左大司马逄安,右大司马谢禄,大司农杨音等文武大臣,根本就无法制止。
宴会场面,一下子失去了控制。
在殿外的各部将士,听见他们的首领,呼喊求救的声音,有的就从宫墙上,跳进皇宫,前来助阵。
有的将士,甚至不顾法律军令规矩,直接砍开皇宫大门,闯进皇宫来,趁火打劫。
宫内打斗争吵的场面,更加地激烈。士兵们乘势抢夺,酒宴上的酒肉饭食,互相杀伤多人。
长信宫里的场面,更加混乱,越发无法控制了。汉帝刘盆子吓得瑟瑟发抖,御史大夫樊崇,宰相徐宣,左大司马逄安,右大司马谢禄,大司农杨音等文武大臣,也是怒不可遏,争相制止呵斥。
卫尉(皇城警卫军司令官)诸葛稺(稚),正在皇宫外面巡视,保护赤眉汉朝廷君臣安全。得到皇宫长信宫宴会厅发生暴乱的报告,卫尉诸葛稺,大惊失色。
卫尉诸葛稺,急忙率领将士,入内弹压,诛杀擒拿闹事抢劫的将士一百多人,才把皇宫长信宫宴会厅混乱的局面,平息下来。
腊祭宴会,顿时变成了一场打打杀杀的血腥场面。赤眉汉朝廷的公卿大臣们皆怒不可遏,不欢而散。
胆小怕事、年纪轻轻的小皇帝刘盆子,已经被这种打斗砍杀、死伤多人的惨烈场景,吓得要死,躲在宝座下不敢动弹。
从此以后,小皇帝刘盆子,就患上了严重的恐惧症,整日惊惶恐惧,白天黑夜都不停地啼哭,祈求饶命。
刘盆子单独与中黄门肉墩等侍从,同起同卧,也只能上观阁遥望,而不敢听外面的事。
刘盆子左右的中黄门肉墩、中黄门刘能卿等侍从宫女,都十分同情和怜悯小皇帝刘盆子的可怜遭遇。
实际上,在皇宫中处境非常凄惨的,当然还不止小皇帝刘盆子一个人。
这时,仅仅是住在皇宫旁舍里的宫女,就还有成百上千人。
自从更始帝失败以后,这些宫女宦臣们,就被幽闭在皇宫内殿内,苟延残喘,依靠挖掘庭中的芦根萝卜,捕捉池鱼,来充饥,维持自己卑微的生命。
死了,宫女宦臣们就被就地草草地,掩埋在皇宫的角落里。
那些过去在甘泉宫里负责祭神的乐师术士们,也被关在皇宫里,不能够出去。
他们穿着鲜明的衣服,常常聚在一起,击鼓歌舞,以备皇帝大臣的召唤。
有幸见到小皇帝刘盆子出来以后,乐师们就纷纷上前,向小皇帝刘盆子叩头行礼,述说宫里没有什么吃的东西,自己这些乐师的肚子,饿得实在难受。
刘盆子心地善良,很有同情心,很是怜惜他们的悲惨遭遇,就派中黄门刘能卿等侍从,偷偷送一些米给他们。最终,每人得到了粟米数斗,得以苟延性命。
后来,赤眉汉朝廷的军队,撤出了长安城,小皇帝刘盆子也跟随着赤眉军大臣将领一道,离开了皇宫。
那些老实本分、循规蹈矩、胆小怕事、无路可逃的宫女、内侍、乐师等,依然被幽闭在皇宫里面,不敢出去逃生,结果大都饿死在宫中了。
式侯刘恭,是赤眉汉帝刘盆子的大哥。式侯刘恭,曾经上过学堂,读过诗书典籍,有些见识和学问,也曾经在玄汉朝廷担任过侍中。
看见赤眉汉朝廷上下,赤眉大臣将领的胡作非为,眼见赤眉汉朝廷的治理,混乱不堪,乱得不成样子,式侯刘恭,十分清楚赤眉汉朝廷,成不了大器,最终必然会灭亡,没有谁,能够挽救他们。
式侯刘恭,当然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唯恐自己的三弟刘盆子、二弟刘茂等亲人,也跟着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一道,遭到横祸,一起死亡。
式侯刘恭未雨绸缪,于是开始寻找,保全他们兄弟亲人生命的脱身之计。
式侯刘恭,遂秘密地进宫,教他的小弟弟刘盆子一些话语,叫刘盆子向赤眉汉朝廷掌权的大臣将领御史大夫樊崇等,归还汉帝的玉玺和印绶,并说一些谢罪让贤之类的话语,希望自己的小兄弟,推辞掉皇帝之位,能够摆脱,与赤眉汉朝廷,同归于尽的命运。
式侯刘恭与兄弟刘盆子一道,商量妥当,就准备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向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汉朝廷掌权的大佬,请求辞让汉帝之位,以便成为一个平民,避免死亡厄运。
终于等来了建武二年(公元26年)的正月初一,一年一度的元旦佳节。
不想,新年初一,元旦佳节这一天,西京长安的上空,竟然出现了一场日食。
新年初一日食发生那一刻,长安城全城的官吏百姓,都被日食的恐惧所笼罩。
长安市民,早就已经多次遭遇过新莽末年之时,日食等天象变异不断出现,而后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长安市民心中那一种大难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地强烈。
赤眉汉朝廷的大臣将领,也担心天帝神灵,给他们降下灾难,一个个恐怖万分。
可是,正月初一元旦佳节这一天的日食,终于过去,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
赤眉汉朝廷的大臣将领,御史大夫樊崇这些大老粗们,如释重负,却不管日食的这些警示,依然照旧,继续在长信宫的金銮殿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大会群臣,欢庆元旦佳节。
赤眉汉朝廷小皇帝刘盆子,御史大夫樊崇,宰相徐宣,左大司马逄安,右大司马谢禄,大司农杨音,卫尉诸葛稚,军师方阳,法术师李文等诸位赤眉汉朝廷的高级将领,列卿,诸侯,以及绿林降将淮阳王张卬等,欢乐地聚在一起,欢天喜地地饮宴嬉戏,欢庆着新年佳节的到来。
经历了上次腊祭的混乱场面,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大臣将领,终于有所醒悟。
御史大夫樊崇,命令赤眉汉朝廷文武大臣,努力地整顿军纪,维护秩序。
此次欢宴,皇宫内十分安静,秩序井然,情况好了许多。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们,按照班次而坐,也没有再次出现,争夺打闹的喧嚣混乱场景。
看见赤眉公卿们的情绪,都比较安定,式侯刘恭暗喜,急忙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首先发言,恭贺新年佳节,祝贺和感谢诸位赤眉豪杰将领道:
“诸位尊贵的公卿大人,各位将军:
请听在下唠叨几句,祝贺新春佳节,祝愿诸位尊贵的大人,万事如意,财源广进。
承蒙各位英雄豪杰的大公无私,爱惜汉家,共同拥戴我弟弟,为大汉皇帝,如此的恩德,十分深厚,在下非常感激。
可是,自从我的弟弟,即位大汉皇帝以来,已经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了,可是朝廷的政局混乱,却是一天比一天严重。
天下官吏百姓和士大夫们,心里都非常失望怨恨,他们无依无靠,不能够等来天下太平,深深地陷入了绝境。
种种事实证明,都是汉帝无能,我弟弟实在没有能力,去完成各位英雄豪杰的重托,成就复兴汉室、拯救百姓、恢复天下太平的千秋伟业。
如今,即令我弟弟是死,恐怕对国家大事,也没有任何有益的帮助了。
我谨代表我弟弟,汉帝陛下,请求各位公卿大人,各位将军,请准许我弟弟,禅让皇位,退位让贤,以便让我的弟弟,有机会去当一个平民,终老一生。
敬请诸位英雄豪杰,另外物色一个,德高望重,贤能英明的人,担任大汉皇帝,领导我们,建功立业,共建百姓安乐,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盛世。
各位公卿大人,各位大臣将军,请见谅我们兄弟的心意,接受我们的意见,给我的弟弟,一个自由之身。
我们诸兄弟,定会感激不尽!”
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汉朝廷掌权的文武大臣,万万没有想到,式侯刘恭,会在欢庆的节日里,提出禅让皇帝的建议。
御史大夫樊崇,心里十分惊诧,他急忙领头上前行礼,向汉帝刘盆子道歉说道:
“陛下啊:
式侯的话,实在太令人惊异啊!这样的混乱局面,都是我们这些臣子的无能所造成的啊!
我们对天发誓,决心改邪归正,带头维护法纪和汉朝廷的威严。请皇帝陛下,相信我们,再给予我们一次机会!”
式侯刘恭,再向御史大夫樊崇、宰相徐宣等文武大臣,做坚决的祈求,坚持自己主张,依然请求公卿大臣们,允许自己的弟弟刘盆子,辞让汉帝皇位,禅让给贤能士大夫。
御史大夫樊崇部下的大将赵普,觉得式侯刘恭的建议,影响他们饮酒作乐的雅兴,心里十分扫兴。大将赵普,顿时怒气冲冲,不耐烦地回应式侯刘恭说道:
“式侯大人:
今天是元旦佳节,大喜之日,你却说什么,换立皇帝之类的事情,真是倒霉糊涂透顶!
这些国家大事,难道是你式侯这样一个小小的侯爵,该管的事情吗?
并且,拥立汉帝这些事情,与你这位式侯,又有什么相干呢?式侯大人,你多管闲事、胡说八道,难道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大将赵普,拔出自己的宝剑,恨恨地敲击桌面,愤声怒斥式侯刘恭说道。
式侯刘恭,大惊失色,惊惶不已,害怕赤眉将领动粗,不敢再次说话,只好起身而去。
小皇帝刘盆子,听从大哥刘恭先前的叮嘱,也大着胆子,战战兢兢地从自己的皇帝宝座上站起来。
刘盆子解下自己身上,佩戴的玉玺印绶,走到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领袖的面前,将玉玺印绶,交到御史大夫樊崇的手里,向赤眉诸将叩头请辞,颤声说道:
“感谢诸位英雄豪杰,对孤的信任,推举孤这个不懂事的孩子,担任大汉皇帝。
既然现在,诸位英雄豪杰已经对天发誓,设立了大汉皇帝,就应该有,设立了大汉皇帝的样子。
可是现在,我们这群赤眉豪杰,名义上设置了大汉天子,而实际上,赤眉英雄豪杰,仍像过去一样,去当盗贼土匪,烧杀抢掠,骚扰百姓。
以致普天之下的官吏百姓士大夫们,都对我们这群赤眉英雄豪杰怨恨不止,说我们是一群,无君无父、烧杀抢掠的盗贼土匪。
吏民向朝廷贡献礼品方物,经常遭到赤眉豪杰部下将士的抢劫,这种丑闻,流传四方,臣民莫不怨恨,离心离德。因而,不再信任我们赤眉大汉,也不肯听从我们大汉的号令。
这些荒谬荒诞之事,都不是诸位将军、诸位豪杰的责任,都是因为孤这个皇帝,不够称职,不够英明睿智,当初大家选择皇帝之时,太过草率,不恰当的选任,而造成的恶果啊!
所以,孤恳切地请求诸位公卿大人,诸位大臣将军,诸位英雄豪杰,诸位巨人勇士,请把孤的卑微的身子,重新还给孤,乞求诸位英雄豪杰,保全孤这条小命,让孤恢复平民之身,给圣贤豪杰们让路,不要妨碍了圣贤上进之路。
如果诸位英雄豪杰认为,天下不治,朝政混乱不堪,君令不行,都是孤的责任,一定要杀孤,以塞责,要杀孤,向天下人谢罪,孤也毫不推辞,无法逃避,只有一死!
诚心希望诸君,希望诸位英雄豪杰,能同情孤,可怜孤,怜悯孤年青不懂事,让孤辞去皇位。”
刘盆子痛哭流涕,泪流满面,哀叹不止。刘盆子一边痛哭,一边凄惨地向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述说。赤眉汉朝廷大臣将领,都被刘盆子的倾述感染,有些不忍心再听下去了。
御史大夫樊崇,以及大司徒徐宣,左大司马逄安、右大司马谢禄,大司农杨音,卫尉诸葛稚,军师方阳,法术师李文等几百位参加宴会的赤眉汉朝廷当权人士,莫不为之哀怜,对刘盆子既是抱歉,也非常同情和怜悯。
以御史大夫樊崇为首的赤眉大汉的文武大臣,收拾起他们的暴虐之气,赶忙离开他们的坐席,围住皇帝刘盆子,不住地顿首叩头认错。
大司徒徐宣,率先带头,向刘盆子认错道歉道:
“皇帝陛下:
请陛下不要这样做!这不是陛下的失误,都是我们这些豪杰,无知无识,处事无状,辜负了皇帝陛下啊!
我们没有立下善行,恢复天下太平,为万千百姓造福,实在对不起陛下的重托啊!
请陛下哀怜我们,给予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赤眉兄弟,愿意对天发誓,从今以后,我们一定,会奉公守法,爱护百姓,绝对不敢再有一点放肆,烧杀抢掠,违法乱纪。”
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豪杰,一起动手,七手八脚地把刘盆子,从地上抱起来,重新扶到皇帝的宝座上坐下,强行为刘盆子,佩戴好皇帝的玉玺和印绶。
刘盆子大声挣扎,呼号和哭泣,表示拒绝,但都无济于事,于事无补。
御史大夫樊崇,急忙下令,颁布禁令道:
“诸位赤眉豪杰兄弟:
陛下对我们赤眉兄弟,已经失望已极。我们再不改邪归正,怎么对得起陛下的爱民之意呢?
从今往后,各位三老兄弟,务必约束,自己部下的从事、卒史、巨人兄弟,严令他们,遵纪守法,不许违法乱纪,侵扰官吏百姓。
否则,就是给我这个大哥,和陛下过不去。大哥我,将严惩不贷,要他好看。”
御史大夫樊崇,当众声色俱厉地吩咐诸位赤眉部属道。
“好!我们谨遵御史大夫大哥的吩咐,绝对不敢违法乱纪,侵扰百姓!”
赤眉诸将向龙头大哥御史大夫樊崇承诺道。
宴会结束以后,赤眉将领们,都回到了各自的营寨。赤眉将领们,果然信守,自己宴会上所做的诺言,各自紧闭自己的营垒,不放自己的部下,外出扰民。
长安三辅的社会秩序,很快恢复,百姓安居乐业,纷纷恢复自己的久也。长安官吏百姓,纷纷称赞刘盆子,真是圣明天子。
流亡四方的长安吏民,听说长安三辅的社会秩序,已经好转,都争着扶老携幼,返回自己的家园。
长安街市上,重新熙熙攘攘,繁华如昔,买卖依旧,恢复了和平时期的样子。
10
然而,好景不长。
过了二十余日,赤眉将士们,又故态复萌,恢复当初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常态了。
赤眉官兵违背将领们的约束,照样出营,更加肆无忌惮地上街,大肆抢劫市民商旅。
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大统领们,睁只眼闭只眼,不闻不问。市民商人,夺命而逃,躲避赤眉将士抢掠。长安街市,再次为之一空,陷入绝境。
长安街市,顿时又重新陷入一片萧条冷落之中。长安三辅的官吏百姓,仅仅只过了二十天左右的安顿日子,又重归陷入担惊受怕、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
长安三辅官吏百姓的心里,对赤眉汉朝廷里那一帮明火执仗的强盗土匪,是更加地仇视和怨恨。
长安三辅的官吏百姓,纷纷结营自保,躲入修筑的堡寨里,坚壁清野,自守抵抗,与赤眉军对垒。
而掌权的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首领们,一个个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不知道危机,早已经降临。
颟顸无知的御史大夫樊崇等赤眉大臣首领们,还在一心一意地认为,只要自己的军队、强权在手,就万事大吉,就能够继续烧杀抢掠如故,保证自己的富贵尊荣。
赤眉汉朝廷,已经败亡在即,那一群头脑简单,以烧杀抢掠为乐事的赤眉军首脑御史大夫樊崇等,却不以为意。
御史大夫樊崇等安之若素,对长安三辅百姓的掠夺和残害,反而更加猖獗,暗中设计着,饱掠西京财富以后,回归自己的老家琅琊郡,过上富家翁的悠闲逍遥的日子。
眼睁睁地看着长安三辅等各地的官吏百姓,惨遭荼毒的有识之士、贤明士大夫,无不哀婉叹息,痛心不已,渴盼着圣君贤相的降临,能够拯救天下苍生,挽救长安三辅等各地官吏百姓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