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华西迷案 > 《花园的鬼》第32章 赏析《观书有感》寓意

《花园的鬼》第32章 赏析《观书有感》寓意 (第2/2页)

刘宾恍然大悟道:“是源头活水!”

李盈盈微笑肯定:“对,书的力量是‘源头活水’。有了‘源头活水’,塘水才清;塘水清了,才能倒映太阳和白云,才能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解开我们的心中谜团。”

同学们慢慢领悟了,有的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李盈盈继续引导:“同学们回顾一下,作者最大成就是什么?”

齐答:“集理学之大成!”

李盈盈:“理是什么?”

齐答:“理是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支配者。”

李盈盈高兴地问:“书的作用是——?”

齐答:“是书理!”

李盈盈肯定道:“对,书理就是书的规律,书的作用;书的作用对人们思想起决定作用,就像从源头来的清水一样,源源不断,流入池塘,塘水永远清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理学成就和诗文内容,概括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寓意。”

一组代表甲答:“诗人把书比成‘半亩方塘’,把书的内容比作清水,表现形式是能映照‘太阳和云彩’,最后指出书的作用犹如‘源头活水’,使我们的智慧永远宽广。”

李盈盈又问:“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二组代表乙答:“说明读书重要。书理像源头活水,源头活,则池水清;人们读书多,则智慧广,解决问题才得心应手。”

三组代表丙答:“书像源源不断的清水,我们只有不断吸取,头脑这块‘方塘’才能‘清如许’,人生的绿洲才能不断得到滋润,前进的路上才能不迷失方向!”

李盈盈赞赏各组:“各组回答得很好,下面看各组板书情况。”

一组:书面形状——方塘;二组:书的内容——清水;三组:书的表现形式——映照天光、云影;四组:书的力量——源头活水;五组:书的规律(理)——源头——活水来——清

李盈盈最后总结:“同学们,作者用诗的形式写《观书有感》。名写观书,实写观塘,暗合观书。把所读的书比喻‘半亩方塘’,把书的内容和形式比做能映照‘天光云影’的池塘清水,把渊博的学识、书中的哲理比作‘源头活水’,启发引导人们不断吸取知识,掌握书的理(规律),辩明方向来解决实际问题。诗人通过比兴手法,即运用打比方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哲理,赋予了诗的意境,深入浅出地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深远的启示:源头活,则池水清;根本固,则枝叶荣;多读书,则智慧广。”

下课的钟声响。《观书有感》诵读和赏析全部讲完。同学们起立道:“老师辛苦了,再见!”

同学们蜂拥走出教室。

李盈盈随李周走进赵志德办公室,她羞答答地站在李周身旁,企盼李周对她的课改教学予以评价。

李周手拿记录本,还沉浸在课堂的情景中,他兴奋地说:“盈盈,听了你几节课,我感觉你一堂比一堂精彩。特别是提问设疑,师生互动,你还能临场发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快乐学习。这正符合新课改要求!”

李盈盈看看赵志德,谦虚地说:“这是学校经常要求的。我也是跟老教师学,摸索着教的,我的知识面还窄,同学问朱熹为什么是教育家和理学集大成者,不是你补充,我根本讲不透彻。”

李周平静道:“朱熹的诗本来就难理解。特别讲他的理学,到大学才涉及到。诵读就是让学生读会就行,不必太深。不过,现在提倡课改,你这样积极探索也行。”

赵志德兴致勃勃地提出建议:“盈盈,你总结一下,给全校老师讲几节观摩课!”

李周赞成赵志德意见:“如果观摩课成功,还可以推广全县!”

赵志德强调:“李书记对你、对咱校工作很关心。你可要争气,咱不要辜负李书记的厚望!”

李盈盈点头。赵志德请她下班。

李周目送李盈盈的背影,自言自语:“让盈盈留孔庙小学试岗还是对的。”

赵志德附和道:“孔庙小学需要她!”

李周问:“明年聘任她不会有问题吧?”

赵志德惭愧地低下头,喃喃道:“只要外部不干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