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招张昭 (第2/2页)
“先生此时不出山,视徐州百姓如何?视天下百姓如何?!”
张昭呵呵一笑,道:
“使君才是徐州之主,百姓生活如何,不是使君你决定的么?!”
“尚需先生与赵广陵这般人才辅佐才是。”
刘备拱手道。
“哈哈!赵元达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某不及也。某只有这数亩薄田,一湾河水足够口腹之食。”
那张昭一边笑着,一边推开柴扉,一路径直往屋内行去。
赵昱笑道:
“刘使君与别人不同,子布你还是与使君谈一谈的好。”
张昭闻言停了一停,转身道:
“那就请刘使君、元达进屋喝碗茶水吧。”
刘备大喜,连忙进屋而来。
那小童放下鱼篓,净了手,连忙煮茶。
“使君如今有数郡之地,麾下文武齐备,怎么还需别人置喙?”
张昭道。
刘备闻言,沉了一沉,道:
“某麾下确实有不少俊才,某常思某德行并不出众,而这些良才却尽心辅助,每每总是指点某家错误,某才能下得了政令,治理州郡,说起来实在让某惭愧。
但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某麾下有陈故陈孝远者,常常劝某要谦虚谨慎,莫要寒了天下名士之心。
某深以为然,因此闻过则喜,见贤思齐。
正因如此,听闻了先生之名,又得知赵广陵与先生乃是好友,便冒昧登门而来了。”
张昭听到“陈孝远”之名,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点了点头,道:
“如此,敢问使君之志。”
刘备正色道:
“某为汉室宗亲,如今天子沦落贼手,必然要扶保大汉,安定国内!”
“使君有扶保大汉之心,实乃宏图大志,某才干不及,恐负使君所托。”
张昭推脱道。
刘备大急,眼中含泪道:
“某家虽然愚钝,却也不是不可教化,先生难道要弃徐州百姓于不顾么?!”
说罢,眼泪一颗一颗滚落下来,像是珠帘一样。
赵昱在旁,禁不住道:
“子布,玄德公不是陶使君,他继任以来,亲贤臣远小人,除奸佞明赏罚,既有仁心仁德,又有杀伐果决,实乃良主!”
刘备闻言,感激的向赵昱施了一礼。
赵昱连忙回礼:
“某有感而发,使君不必多礼。”
转头又对张昭道:
“子布,我知道你一定是想去江东投奔张纮张子纲,本来也不愿扰你前途。
但那孙家小儿纵然勇猛,也未见得有刘使君英明。
若刘使君只遣一员小吏来传召与你,那你大可渡江而去。
但如今刘使君屈尊而来,以徐州政事托付,不可谓不重视贤才!
如此,你还要犹豫什么呢?!”
张昭颓然一叹,抱拳道:
“只怕愧受使君所托。”
刘备欣喜道:
“有先生来,若是再治理不好徐州,那一定是我的责任!”
张昭笑笑躬身,道:
“如此,张子布愿随使君前去。”
刘备大喜过望,当即便携了张昭回郯县而去。
“呵,刘玄德必成一代雄主。”
赵昱呵呵一笑,自回广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