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觐见 (第2/2页)
朝中大臣中,有忠心汉室的,边哭边道:
“如今得皇叔之助,大汉中兴有望了也!此是高兴之事,何必执着于过去,痛哭流涕,乱了心绪?!”
又有人上前劝开刘备与献帝,道:
“如今刘皇叔虽然占据了定陶,但外敌未去,天子与皇叔还是当以大事为先!”
天子这才与刘备分开,重新登上御座,见刘备立与殿上,忙令黄门再上一个席位,就在丹墀之下右方,高出百官之位。
“虽有外敌,但今有皇叔在此,朕心安矣。余事先不及论,诸位卿家,朕的皇叔自徐州起兵,远道征伐叛逆,解救朕与众卿,朕年岁幼小,不知该如何封赏,诸位卿家以为,该与皇叔进何官职?!”
献帝此言,让朝堂为之一静!
是啊,刘玄德起兵而来,解救了天子与朝臣,那总要给与升赏吧?!
要不然现在的刘玄德还是外臣啊,朝堂之上参赞军机、议论时政,哪里是一个外臣能干得事儿?!
所以,给刘备一个朝官才算合情合理。
那什么官位能与解救天子与危难、扶持将要倾倒的大汉这样的功劳相匹配呢?!
只有朝廷三公了。
恰巧,朝廷三公都已经退位了。
就在一天前,三公制已然成为了历史,总览大权的是丞相了。
虽然曹操当日拒绝了丞相的任命,但明眼人都知道,那个位置就是曹操为自己留的。
那现在,要再次提议重新恢复三公制么?!
万一……人家刘使君也有意这个丞相之位呢?!
贸然提议恢复三公,会不会就此得罪了新的大汉最顶尖的权贵?!
所以,即便此时天子垂询,也没人敢于贸然发言。
刘备欠身施礼,只道“微末之功,不敢奢望恩赏”。
但这样的场面话,谁也不会当真。
朝堂上的沉默,让献帝心中越来越沉,一颗刚刚活跃起来的心又渐渐冷却殆尽……
献帝此时出言,便是有意重新恢复三公制。
相较于大权独揽的丞相,无疑三公制最能保护皇权不至于被侵蚀的点滴也无。
曹操在时,天子也是心有戚戚,不敢丝毫反驳,如今刘备赶走了曹操,如果此时朝臣提议“曹贼旧事,不足为凭”,那天子自然可以顺势恢复三公,那么,随便刘备担任哪一个三公之位,也不能做到真正的总览军政!
至少名义上做不到!
但现在朝臣不敢多说,天子的心也就沉了下去。
这说明,所谓的“忠于大汉”,还是抵不过兵威强盛!百官估计自己私心,还是强于忠君报国!
或者说,天子虽然高坐于御座之上,却已然如同木偶了!
满朝公卿只会看兵威最盛的那个人!
若是此人乃是个异姓,或者还有忠义之士愿意为天子呼喊一声,但那个人也是姓刘,那朝臣便更加心安理得了——
左右都是刘家人说了算,也不算背离大汉了……
“启奏陛下!朝中已然废除三公,政令岂可轻易反复?!以刘使君之功,非丞相不可表其功绩!”
便在众人无言之时,朝中有一人出班奏道!
此人满面红光,双眼发亮,唇须颤抖,慷慨陈词!
所图何事?!
不过是投名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