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坚壁清野 (第2/2页)
战乱时,会有很多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和无法承受高额税收,而躲进深山老林之中。
或者全村人想办法隐匿自己的行踪。
在这个皇权不下乡的时代,这种事情还是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
尤其是在可以冒着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
这也是战乱年代,匪患横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强有力的人会逃避上山去当匪徒,而一些无力的老路妇孺或者是势单力孤的青年,为了活命,就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吕哲知道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两个字,活命。
老百姓们都是有很强的忍耐性的。
除了极少数的个别人之外,绝大多数都不愿意上山做贼,甚至都不愿意躲进深山,老林之中,与世隔绝。
毕竟深山老林之中的农耕条件相比较而言差的太多了。
吕哲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那些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老百姓,自然就会回到他们原本的村子里去。
而绝大多数手上没有沾染过无辜之人的血的匪徒,就入了军队之中。
后勤靠的是那些躲进深山老林的老百姓出来补充的。
兵源,则是那些匪徒出来改教的。
因此,在孙权全面服从吕哲之后,东吴地区,兵源大增。
经过最近几个月的改教,虽然不能说是意志坚定的精锐,但是作为合格的作战单位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吕哲麾下兵力大增的根本原因。
刘备不知其中道理,只能兀自叹息。
“天意在吕!”
没办法,刘备只能下令:“战略性撤退计划立刻开始实施,放弃武陵大部分非重点城镇,山头,阵地,依托有利地形,构建防御体系。”
之前早就敲定的计划,在局势的逼迫之下,只能加快施展速度。
“主公,如此一来,那坚壁清野的计划……”
法正有些疑虑地问道。
他们原本的计划并不是单纯的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城池阵地,山头那么简单。
他们还要完成一个类似于坚壁清野的计划,将所有兵力撤出的地方,跟带着将老百姓的生活物资人口一起撤离。
故土难离。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感念刘备仁德,让他们不用像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那样连活都活不下去。
但是想要让他们搬迁,而且是全部搬迁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跟本地人抢生存的资源。
这是让他们无法接受的。
而这也就导致了刘备他们之前的撤退防守工作很难做。
刘备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边上,费祎站了出来:“此事简单,杀几个不愿意配合的,带头闹得凶的,然后再给他们好好解释一番,告诉他们是为了他们好,应当可以加快速度。”
刘备立刻喊道:“万万不可!”
甚至刘备还站了起来:“民心向背,国运所在,怎么能够对老百姓们动用暴力?”
对于这种逼迫老百姓的行为,刘备是一百个不同意。
“我宁愿这些老百姓成为吕文鸿的属民,也不愿意他们受到暴力对待。”
刘备的这一番话,让她下面这些当臣子的既是感动,又是头疼。
感动的是,自家主公仁德至此,当为天下之表率,真正之明主,合该为真命天子啊!
头疼的是,如果不能对这些老百姓们动粗,完成坚壁清野的计划。
祸患极大啊!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