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陆逊之谋 (第2/2页)
很多人可能对于郭淮这个人的印象不怎么样。
但是说一说郭淮这个人在魏国的军事地位大家就能够理解了。
历史上,诸葛亮死后,郭淮就是曹魏经略汉中的头号人物,是邓艾和司马懿之间的过渡人物。
如此一来,大家就能够理解郭淮的能力了。
历史上,郭淮更是姜维最头疼的人物了。
可是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居然在马超面前坚持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被打败。
马超大败郭淮之后,并没有认为郭淮不堪一击。
恰恰相反的是,马超在和郭淮的作战过程之中清醒地认识到了郭淮的能力和潜力。
于是当即作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杀死郭淮。
这才是马超一直没有去支援襄阳的原因。
而马超送过来的也是请罪书。
一来,马超并没有帮助陆逊完成攻略襄阳的第一目标。
二来,马超也没有如愿的杀死郭淮,追了几天郭淮之后,竟然让郭淮逃离了。
不过吕哲却发现马超一笔带过的地方写明白了,马超歼灭了郭淮三万大军。
只有郭淮带着极少数的兵马撤离。
虽然郭淮率领的不是曹魏精兵,甚至其中很多都是新兵,但是能够歼灭三万有生力量,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功劳了。
吕哲非但不会怪罪马超,反而要给马超论功。
最后一封就是陆逊的战报了。
“陆逊战报讲的比较多,主要是三个问题。”
郭嘉开始给吕哲解说陆逊的战报。
“其一,陆逊讲明了自己企图堵截曹仁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论明了其中的不足,因此请罪!”
“其二,陆逊请求给他更大的自主权让他继续经略襄阳,将曹仁困在襄阳。”
“其三,陆逊建议继续对南郡用兵,将整个南郡拿下来,虽然襄阳不破,南郡不稳,但是却可以更大程度上牵扯曹操的兵力。”
吕哲沉思一下,理解了陆逊的想法。
陆逊是想要那襄阳作为出发点,将南郡作为最重要的主战场。
同时,将进攻南郡,从而北上,作为接下来的主战方向。
这和吕哲的战略是有差别的。
吕哲的战略是从东面破局,拿下徐州,北上冀州,进而取幽州,辽东,完成对曹操的东面围困,破解自己地形上的战略劣势。
吕哲问郭嘉:“奉孝,你怎么看陆逊的第三条?”
郭嘉说道:“主公,臣以为陆逊的想法是速胜之法,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
吕哲来了兴趣:“先说说优点。”
郭嘉显然是早有准备,开始分析。
“主要优点有以下几条。”
“第一,速胜,可以减少变故,时间越短。曹操逆转战局劣势的机会就越少。”
“第二,速胜,可以减轻整个天下的战争压力,减少整个天下的战争消耗,使得我们将来重建整个天下的时候,压力会小很多。”
“第三,速胜,可以让将士们的士气受到损伤的程度低,基本上可以让士兵们在疾呼整个作战过程保持高士气。”
吕哲听完之后觉得没错。
如果有条件能够速胜的话,最好还是速胜。
“接下来就是缺点了,主公需要听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