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局势 (第2/2页)
蓝玉详细地将信中的内容给他们复述了一遍:长安来信称,在二次伐蜀刚出发后没多久,元军毫无征兆地对吴国突然发难,纠集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南下,连战连捷,截至发信前得到的消息,蒙古人趁吴国措手不及,已经向吴国境内推进了五百余里,连克归德、汝宁、徐州三城,两路大军合兵于凤阳城下,扬州与应天城也危在旦夕。诚王张士诚紧急南迁的同时派人向汉国求援,但蒙古人也来信,邀请汉国出兵共击吴国,事后领土一人一半。陈友谅最终决定不论如何先调兵过去,对两方都回复称同意合作,之后根据元吴两国的局势再做打算。
此外该信还带来了皇帝陈友谅的命令,令伐蜀军队尽快攻下川蜀,腾出手来以应对变局,同时给长安送来了不少的粮草的支持。因此原本驻守在潼关的士兵也被抽调走了一部分,立即南下紧急增援伐蜀,按照预估来看,再过四五天便可赶上蓝玉的部队。
“怪哉!雍州守备不足,粮草匮乏。蒙古人竟然转而去打了吴国?”一个千总也有同样的疑惑。
千总们此时虽然惊讶又疑惑,但最多的还是兴奋。本来以他们的级别,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听这种程度的机密,多亏了此行只有一万兵马,兵少将缺,这才给了他们这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连我们都被骗了过去,那吴国就更容易放松戒备。根据信中描述的战况来看,确实是一个绝妙的决定……不过元军刚打了一场败仗,竟然还能抽出三十万之多的兵马伐吴?”宋仪对此感到不解,毕竟之前进攻雍州的元军几乎全军覆没,到现在还没过多长时间。
“没什么奇怪的,你不会以为一个偌大的帝国,只能拿出之前那么点兵马吧?据我所知,元朝皇帝手中虽然有兵,但并不算多,更多的战力都在诸位宗王手上……那里的宗王可比我们的亲王权力大多了,如果他们执意不想出兵,皇帝也难以命令他们拿出一兵一卒。据我推测,现在伐吴的兵马,应该是皇帝劝服了某些宗王而派出来的吧!”蓝玉解释道。
他早就发现宋仪对各国的情况、局势和制度都了解不详,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耐心地给他介绍一遍。
“原来如此。”宋仪今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消息,若有所思地说:“不过这样的制度,皇帝管不了臣子,那岂不是早晚要乱套?”
“哈哈哈!希望他们早些出乱子,就再也不能为祸中原了!”蓝玉听后,在这种紧张氛围中难得的笑出了声。
宋仪则是想起了塔娜,她不就是一个宗王的女儿吗?没想到宗王的地位在蒙古人那里竟然那么高,高到有权利掌握自己的军队,这样在自己的地盘上简直就是个土皇帝!
“不过就算会出乱子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他们可是凶猛得很呢!”蓝玉话音一转,打断了宋仪的思绪:“最坏的结果就是吴国被灭,那样的话蒙古人的势力必然会因此大涨,到时候可就更难对付了。”
“吴国虽然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毕竟也是个大国,我们光是伐蜀都困难重重,蒙古人总不可能太轻易就得手吧?”宋仪安慰他。
“依你来看,我们应当坐观其变,还是帮助某一方?”蓝玉问。
“不好说啊,皇上的决定很明智。唇亡齿寒是小国面临的生存之道,我们如今不论国力还是兵力都在元、吴两国之上,既然他们愿意纠缠攻伐,就让他们去互相消耗呗,到时候不管是谁胜谁败,我们都有机会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