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一章 一路向北(下) (第2/2页)
严之却看了看司明晨,又看了看胡跃朝,站起了身,向陆念情抱拳施礼:“少主,还是我留下吧。”
司明晨急了,连连摆手,红着眼喊道:“严大哥,你怎么也来掺和!我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守连州这事,就得我来,没得说!当初我爹答应先皇守连州城四十九日,可却在第四十八日的时候丢了城池。这是他的心病,更是他一生的懊悔。所以,我希望,少主可以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弥补这一遗憾!我想重现当年司家的荣光!”
他说得很大声、很真切、很迅速,大概是生怕有人打断他。
但其实他根本不用担心。
没有人打断他,所有人都在认真地听着、静静地看着。
甚至在他说完以后,竹林中还是一片安静。
其实有关司明晨的事情,陆念情早些时候问过严之却。
当时他便没有想到,原来司明晨还是将门之后。
司明晨的父亲司远幽是燕国的奋远将军,曾受陆忘情之命镇守连州城,并定下了四十九日之约。造化弄人的是,在第四十八日的时候,连州城攻破。司远幽狼狈出逃,侥幸生还,可原本归其统率的三万大军最终只剩下八百残卒。彼时陆忘情并没有问责于他,毕竟四十八日与四十九日其实也没有太大区别,至少陆忘情很清楚,他已经尽力了。然而司远幽无法谅解自己,他知道也许就是这一天之差,导致了很多事情结果产生了变化。自那以后,司远幽便引咎而退,隐于山间,终日郁郁。虽处江湖之远,但司远幽仍旧牵挂故国。在听到大燕覆亡的消息后,他便也自尽而亡。
现在看来,司远幽的事情,对司明晨影响很大。这个活泼跳脱的年轻人,有着属于自己的执念。
这没什么不好的。
人生,本就该有所执。
陆念情这般想着,也站起了身。他看向司明晨,认真说道:“也好,明晨,连州城就交给你了。”
司明晨眉眼间闪过一抹喜色,转而肃然抱拳,沉声道:“明晨必不辱使命。”
陆念情点点头,继而摸了摸下巴,微笑道:“不过呢,你这小子,有时候实在不沉稳,我还是有几分担心的。这样吧,让阿莞和你一起吧。”
阿莞是封明莞的代号,燕子营中习惯以代号相称,只不过她的比较简单利落。
封明莞倒是仍旧平静,安然地点了点头。
司明晨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呆愣愣地傻笑了几声。
严之却见陆念情有了安排,摇头笑了笑,终是坐了回去。
他和司明晨的关系,其实近于兄长和幼弟,他对司明晨很照顾,也很了解。所以,在司明晨出声的那一刻,他就已经知道背后的原因了。本来,遵循司明晨的意愿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又有些不忍心。毕竟,虽然陆念情没有明说,但留守连州城一定是生死难料之事。换句话说,他不想司明晨死。如果非要有人死,不如他自己来。这或许可说是私心,但也同样是真情。可他最终又没有再争,是因为他意识到,将军战死沙场,本就是死得其所,就算死也不会后悔,更何况,镇守连州,是司明晨最大的执着与最深的愿望。他不能阻拦,也没有权利阻拦,更没必要有什么以己死代他亡的蠢想法。说到底,是要守住连州。为国而战,岂度一人之生死,上下皆一也。更何况,也未必死。有少主在,大概总会有希望,他是这么想的。
胡跃朝也没有再争。
相较于严之却,他所想没有那么感性,或许更多是理智地思考谁更有能力守住这连州。认真来说,他和严之却大概都要比司明晨更适合守城,当然,所谓“更适合”也是有限的,不会相差太远,毕竟,司明晨年纪轻轻便成了大雪驽骑的副统领,自然是因为其统兵作战的能力决不逊于那些军中老人。更何况,现在又有封明莞的辅助,他自然也就不担心了。但,其实,他也并非总是理智地再想。第一个出声,实话实说,他确实有求死之意。在场之人谁不清楚守城之凶险,或许一个不甚便是死局。既然如此,倒不如他来守。守下来了,自是好事,也是他运气好,万一守不下来,死的是他,更加没多大关系。本就是衰朽残躯,为国献身,正是所愿。毕竟,大燕的将来,还是靠那些年轻人的嘛。不过,既然少主有了决断,他当然也就予以绝对的支持。
当然,这些都是两人心中的想法,自是不会说不出。可他们大概想不到,他们的心思,陆念情其实都猜到了。
也正因为这样,陆念情衷心地觉得,这是多么好的一群人。
有这样的一群人在,或许向北而进的路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难。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心情轻松了几分,洒然道:“各位,连州城便由明晨和阿莞来守。严将军、唐老将军、凌先生,这平北之路自当由我等来开拓!一路北向定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