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白 (第2/2页)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有一种声音。”至今记得2020年的那个烈士、李文亮医生拿着身份证在死神降临前说的这句话。而社会上的集体沉默、集体无意识的可怕现状,无意纵容鼓励了这种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为所欲为,毫无底线地在法律道德的红线上或者红线之下侥幸存活,游走偏锋,最后导致的是社会风气的日渐恶化和笑贫不笑娼的一种悲剧。《乌合之众》描述的群体特征和社会现象总是相伴相生的,太多人无意识中成为了刀枪不入的“拳勇”,就是红卫兵的群殴、斧头帮的互砍,因为法不责众。
当我们整个社会都默认这种不健康的手段获得名望财富和权利的时候,我们健康的人便就成了精神病患者,成了世俗人严重的不正常的人——看啊,他安守本分兢兢业业一辈子,却不懂得人情世故,不会曲意逢迎,不会拍须溜马,枉费了一身的才艺,一辈子默默无闻,好可惜啊。就是这种精神的不独立、思想的不自由甚至PUA的潜在普遍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群体的创新精神的丧失。
可是,旧社会“杀富济贫”或者“替天行道”者如今几乎绝迹。我们想去当这个出头者,恰如墨家的成员,通过以暴制暴的手段给这个社会纠错,但是,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罪犯了。于是,都不希望自己是行动者,而期待行动者的出现。甚至有举报却不敢实名、匿名却不引起重视,甚至自己都感觉自己捕风捉影没有铁定的事实,搞不好又有“诬告”罪等着你。“损人不利己的小人行为”又成为这个群体的唾弃者,“告密者”或者“举报者”、“揭发者”似乎都不是这个社会的健康细胞,封建臣子的“见贪不举同于共贪”的觉悟都消失殆尽于信息时代,“武将战死,文官死谏”的高贵品质被扔进了垃圾堆。
我们寄希望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寄希望于纪律监察部门的认真工作,相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相信“苍天饶过谁”的宿命论,可是,我们越来越发现,贪官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各种丑闻令人发指的难以置信。这是社会进步了吗?还是倒退了呢?
群体默默失声,在继续。漏网之鱼仍在夸夸其谈反腐倡廉,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个廉洁自律的好领导,好干部,好家长,不但自己信了,也在劝别人也相信他是正义化身。而实际上呢?有进了监狱的,还有活跃在舞台上的,跳着各种各样魑魅魍魉般的舞蹈,在无奈的只能扮演观众的我们群众面前。几千年来我们身边竟然出现好几例弑母的中学生了……还好,看累了,也可以闭眼,看够了,可以转身不看,休息一会儿,把你捆绑在坐席上的那根绳子果然有,却大多都是腐朽枯烂形同虚设的,就像那个画地为牢的“牢”。可见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是多么高贵的一种追求和品质。
你还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吗?在耳边口号震天响的环境里。你的身边还有人才吗?在权力寻租无处不在的现实中。本来健康的社会被一群神经官能症患者搞得越来越不健康了,于是,这个社会也就失去了希望和未来。记得金一南说过一句话:成大事儿者有三个共性,即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仔细想想,无论是用在企业管理还是社会治理,亦或是国家革命,都是有其道理的,而人才得不到尊重,好的事情舍不得花钱去执行,遇到个“干爹是秦桧”的就跪舔而不敢惩治,人人“投鼠忌器”,“打狗看主人”、到处打听“这是谁家的狗”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就会停滞不前,我们的落后就要付出代价。
实际情况往往是,你再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路人甲的命运,即便你是一个自以为很高职务的官员,或者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富商,因为历史长河中再大的金块,也会被消磨成为金粉而消失,如我们眼前似曾显赫过“知名人物”。深深植入人类的自私自利等不良基因必须剔除,从而温柔以待身边的草木万物以及同类,这个世界才会是阳光的,美好的,令人愉悦健康的。
人之初,性本善。曾经的我们都怀揣梦想,想去把这个世界改造的越来越好。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通过我们嘴里喊出的“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孩子也就是自己,太幼稚了,于是便去跟那些我们曾经痛骂的成年人学习“成熟”,最后慢慢地成为这个愈加糟糕的社会推动者,“二十二条军规”也成为我们有理有据的狡辩圭皋,而不是我们曾经憎恨的官僚体制的万能灵药。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愿理想主义者的你的墓碑上有这么一行字“某某某,毕其一生,努力使得这个世界好了那么一点点,即便他没有阻止这个世界变坏。”
我们每个人,爱真理都胜于爱谎言。但当事关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却常常宁可信谎言,而不信真理。因为谎言,可以为我们龌蹉的生活辩解,而真理则揭穿这种生活。托尔斯泰的这段话,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也告示了理想主义的无奈。本泽明的《罗生门》里的各个角色,不都在陈述自己的“高尚”、掩盖自己的肮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