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一定是周伯达 (第2/2页)
“就算瓦尔津他们一开始就暴露了行踪,在短短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内,柳如是绝不可能召集那么多高手,并悄无声息地埋伏好!”
“有可能那些高手一直就在红豆馆内。”博尔辉猜测道。
“本将昨日还调查过红豆馆,那时候红豆馆内只有守卫和下人。”济席哈说道,“想必你也调查过。”
“为了确保行动成功,本将昨日的确调查过。”博尔辉承认道。
他昨日不仅调查了红豆馆,而且还派出了两批探子,分别调查了两次,除了不足三十个守卫和下人外,他没调查出其他有用的东西来。
“退一步说,如果那些高手本来就在红豆馆内,那本将倒是想问问,他们平白无故为何要在此?”
“这……”博尔辉听到这里,脸色忍不住一沉,神情也慢慢变得凝重起来。
“唯一的解释就是,柳如是早就知道了我们的计划,并提前做好了准备,就等着我们来!”济席哈认真分析道。
自从听完瓦尔津的讲述后,济席哈心中就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因为他无论怎么分析,柳如是都像是提前知晓了一切,如果真是这样,那图哈尔六人也极有可能失败了。
既然如此,那他就必须按照博尔辉所说,赶紧找一个替罪羊,否则贝勒爷的怒火一旦烧起来,他根本承受不住。
“济席哈,不得不说,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博尔辉一番思索后,点头附和道,“但这跟周伯达又有什么关系?你为何认定是他透露的?”
“博尔辉,知道此次行动的,都有哪些人?”济席哈问道,“你不妨一一说出来。”
“贝勒爷、马国柱、周伯达、巴山、珠玛喇以及你我二人。”博尔辉回答道,“至于瓦尔津他们,都是今晚才知道的,根本没时间通风报信。”
“不错。”济席哈点了点头,“贝勒爷就不用说了,巴山、珠玛喇以及你我都是满洲人,根本不可能帮柳如是这个汉人女子,而马国柱乃辽东汉人,当年与摄政王一起入关的,也不可能帮柳如是。”
(满洲:明崇祯八年,皇太极改族名“诸申”为“满洲”;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此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如此说来,唯一有可能帮柳如是的,就只能是周伯达了?”博尔辉惊疑不定地问道。
“只能是他,也一定是他!”济席哈十分肯定地说道。
“可他为何要这样做?”
“此事本将也不明白。”济席哈眉头紧皱地说道。
“济席哈,我们将这些禀报给贝勒爷,贝勒爷会相信吗?”博尔辉有些担忧地问道。
“贝勒爷一定会信,但我们也会有不小的麻烦。”
“此话何意?”
“周伯达深受皇上和英亲王的赏识,我们贸然得罪他,绝非明智之举。”济席哈说道。
其实比起皇上,他们更怕的是英亲王阿济格,此人乃是摄政王一母同胞的兄长,脾气十分火爆,他们是万万得罪不起的。
“那我们还找他当替罪羊?”博尔辉没好气地问道。
“我们只需要将情况如实上报给贝勒爷,然后旁敲侧击引导到周伯达身上,如此,我们既可以推脱罪责,又可以不得罪周伯达。”济席哈幽幽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