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五)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周易哲学解读!
15
叶舒宪在《诗经的文化阐释》一书,对东西方“诗性智慧”形成理路辨析很是精辟的;然而叶舒宪的《诗经的文化阐释》一书里涉及了一点《周易》的说法则是错误的。
《诗经的文化阐释》一书这样说:“再如《周易》之中的‘瑶占’,即引用民谣进行占卜的类比推理:《明夷卦》云: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爻辞前四句是一首民谣,他同《诗经》中许多以鸟起兴的诗一样,头两句用明夷(水鸟)起兴,由明夷要掏干水才有鱼吃这一现象类比君子在旅途中找食不易,三天没吃的状况,瑶占的主旨在于说明行途之难。”(《诗经的文化阐释》421页,湖北人民出版社)
叶先生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周易》。还处在《周易》是占卜书的错误认识上。叶先生把“明夷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说成瑶占是错误的。这不是引用民谣来占卜,这本身就是“兴”的手法。这是通过起兴来隐喻着君子受到迫害的道理。
《诗》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就是“兴”,“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采用“起兴”的表现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是比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是叙述。这里的“明夷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就是起兴手法。“明夷与飞,垂其翼”是比喻;而“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是叙事。《周易》里还有“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同理“枯杨生稊”,“枯杨生华”是“兴”(兼有比喻);而“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是叙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