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七十六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周易哲学解读!
问:《周易》第十一篇《泰》文讲述了什么?
答:《周易·泰》文论述了”通泰(通顺,畅达)的事情,才是由小到大发展的道理。
《泰》篇原文如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泰》文首先应论的是”泰,小往大来,吉亨”。这是说通泰的事情,才是由小到大发展上的吉祥、亨通之道。
《泰》文内容则是围绕着这一立论展开的论述。
《泰》文里作者依然运用了比喻来寓意事情由小到大发展的道理。《泰》文里运用的比喻有“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城复于隍”。这些比喻的寓意是:”拔茅草,把相连在一起的根结一同拔掉,即除恶务尽,才是正确的”。“葫芦挖空,用来做渡河的工具,不致于沉没”。“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城墙倒在护城壕里”。这些比喻是对事情由小到大发展上的问题所做的寓意,如由小到大发展之路上要扫清障碍,比如拔茅茹那样,连根结一同拔掉,这是寓意除恶务尽的道理。再用渡河用挖空的葫芦做保障,才不致于沉没的道理。比喻事情发展上需有保障。
当然《泰》文的也有运用了引用和事理的论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