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四种颜色,足够了!【6更】 (第2/2页)
而在数学界,这个四色猜想又有一个新的名词,叫做——四色瘟疫,为何这么说,因为染上这道题的数学家,最后都会恨饮而终,就像染上了瘟疫一般。
100多年过去了,这个四色瘟疫,在数学家成了一个恐怖的代名词,过分的神话色彩,让这个“四色瘟疫”,在百年前的数学大会上,正式被列入世界十大猜想之列。
一个多世纪以来,数学家们为证明这条定理绞尽脑汁,所引进的概念与方法刺激了拓扑学与图论的生长、发展。
在“四色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少新的数学理论随之产生,也发展了很多数学计算技巧。如将地图的着色问题化为图论问题,丰富了图论的内容。不仅如此,“四色问题”在有效地设计航空班机日程表,设计计算机的编码程序上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可以说,四色猜想在某些方面,比之费马尔猜想更为实用。
不过这道题虽然看似简单,但要证明这个理论,却是非常之难。
相对论的创始人,著名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数学导师闵可夫斯基教授,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他认为四色猜想之所以没有解决,是因为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还没有空去研究它。
有一次,教授给爱因斯坦上课,他偶然间提到这个问题,随之想在自己的天才学生面前装个逼,毕竟他是当时世界上很有名的数学家。
所以他即兴推演,似乎对证明“四色猜想”显得成竹在胸,写了满满一个黑板,但命题仍未得证。
第二次上课,闵可夫斯基又继续推演,结果仍旧是满怀信心进教室,垂头丧气下讲台。
爱因斯坦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老师装逼了好几天,然后失败了。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个星期之后,教授终于精疲力竭。
一天,他走进教室,疲惫地注视着依旧着“证明”的黑板。此时适逢雷电交加,他终于醒悟,并愧疚地当着爱因斯坦的面承认:“上帝在责备我,四色问题我无能为力!”
这以后,全世界数学家都掂出了“四色猜想”的沉重份量。
人类智慧面对着又一个世界难题的挑战。在正面失利之后,数学家们决定从侧面进军!
后来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
1950年,温恩从22国推进到35国。
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但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
47个春秋,仅仅使国家数推进了20多个。
这确是一条布满荆棘、令人生畏的路!
主要困难是构形的可能性太多,需要做两百亿次的逻辑判定,这远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人们对此望而生畏了!
但就在这时,科学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曙光!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四色猜想的证实有了希望。
然而在70年代初,即使是电子计算机,要证明这道四色猜想,也要连续算上11年半!
这是何等艰难的目标,但人类并有没放弃这种机会,进军的号角吹响了!
科学家们通力合作,一面不断改进方法减少判断次数,一面继续提高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使问题的解决终于有了眉目。
公元1976年9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数学家阿沛尔和哈肯教授,运用每秒计算400万次的电子计算机,在运转1200小时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四色定量”的证明工作。
电波传来,寰宇震动!
近代数学史上的三大难题之一,在人与计算机的“合作”下,终于被征服了!
这是亘古未有的奇迹!
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与史诗般的功绩,在宣布四色定理得证的当天,伊利诺斯大学邮局加盖了以下邮戳:
“Fourcolorssuffice!”
(四种颜色,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