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捡竹壳、捉笋蜂 (第2/2页)
察看完鱼塘的情况,蒋非转身看向小竹林。
离蒋非最近的白露正蹑手蹑脚地靠近竹笋,眼睛紧盯着笋尖儿,脚步轻轻地移动。
终于来到了竹笋前面,她踮起脚尖,手飞快往笋尖伸去,拇指和食指对捏,捏住了一只笋蜂,塞进矿泉水瓶里。
笋蜂一般是红褐色的,大的有拇指大,小的跟尾指差不多。
笋蜂的嘴很长,看起来像大象的鼻子,所以笋蜂也叫做“竹象”。
它的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形似螳螂,爪子非常锋利,常常不小心就给它抓伤了。
在竹笋生长的季节,笋蜂会飞到笋梢上啄孔产卵。
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卵孵化成了乳白色的笋虫,笋冲靠蛀食竹笋长大。
等到笋虫老熟后,就会咬破竹笋爬出来,钻到地下筑室作茧,然后化蛹,最后羽化变成笋蜂。
所以对竹林而言,笋蜂是害虫。
蒋非小的时候,最喜欢打着为竹林除害的借口,在竹林里捉笋蜂玩。
“蒋叔叔,过不过来捉笋蜂?”
白露说的很小声,怕惊扰了正在叮咬竹笋的笋蜂。
蒋非摇了摇头,只是站在旁边看了一会。
小朋友们跟侦察兵似的,在一根根高低不一的竹笋间巡游。
有些竹笋长得比他们高,他们不够高去捉上面的笋蜂。
他们就会抱着竹笋一摇,笋蜂便会啪地一声掉落下来。
这时就是考验速度的时候了,要在它飞起之前,快速把它捉到手里。
笋蜂可以炸来吃。
不过更多的时候,蒋非他们是抓来玩的。
为了避免被笋蜂的利爪抓伤,会先把它锋利的前爪折掉。
然后用一根针线,穿在笋蜂的屁股上。
这样,他们把笋蜂向上抛起,它们就会像小飞机一样飞翔起来,发出嗡嗡嗡的声响。
他们拿着线的另一头,跟着笋蜂跑起来,跟放风筝似的。
也可以掰掉前足,用细竹签插入断肢内,一摇它就开始飞。
他们用它来比赛,看谁的笋蜂飞得久,飞得高。
他们小时候不知道快乐无比地玩死过多少只笋蜂,根本不知道残忍是什么。
不过蒋非小时候不像现在的小朋友,专门去竹林捉笋蜂玩,他们一般有个主要任务—捡竹壳。
那时候大家做饭用的都是土灶,需要燃料。
水稻一年两熟,稻秆成了最常见的燃料。
除了稻秆,大家还会上山割芒萁、砍柴、搂树叶、捡竹壳等来做燃料。
掉落在地上的竹壳是大家争抢的对象,可以直接捡起装进箩筐里,或者拿个火钳夹起。
而那些还沾在竹子根部的竹壳,比较难捡,通常会摇一下竹子,让竹壳先掉落下来再捡。
最难捡的是那些还未干枯的竹壳,要用掰。
掰竹壳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它上面附着的毛茸茸的小刺扎到。
捡满一箩筐竹壳,他们便开始把竹林当游乐园,在里面疯玩。
非得等家长们大喊“××,回家吃饭了”,才会背起箩筐,撒腿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