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相王讲鬼故事 > 第八十六节 道在养生(一)

第八十六节 道在养生(一) (第2/2页)

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

”2因此可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

”3这里既提出了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三者就象弟兄一样,浑然一体,不可或缺,同时又强调了“人为天下贵”的思想。

综上所述,中华古文化孕育了中国几千年重人伦轻宗教的心理结构,这也同时给以人为研究和保护对象的中国气功养生学,提7供了宇宙观、生命观和方**的基础。

在中国养生实践中,首推道教。

这一切都被道教继承过来,并以此作为道教的教旨之一。

在道教养生家看来,要想长生不老,羽化成仙,首先,应当从爱护、保养自己的躯体和生命着手。

道教中人为此从理论上作了充分的阐述,提出了重命养生、乐生恶死的主张。

东汉成书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对此作了详尽阐述:“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

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

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

”1重命养生的思想在这段话中阐述得十分明白。正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人人都应当爱惜自己的生命。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

3既然“乐生”作为人之最善者提出来了,那么炼养身心以达到健康长寿便成为人生之大事。

关于这样的论述,《太平经》里还有很多,如“是曹之事,要当重生,生为第一,余者自计所为。

”3“但聚众贤,唯思长寿之道,乃安其上,为国宝器。

”4《太平经》不仅阐述了“重命养生,乐生恶死”的重要,也表述了要做到“重命养生,乐生恶死”的办法,那就是“自爱自好”。

“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

”6所谓“自爱自好自亲”,就是不靠天,也不靠神仙,而是靠自己对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以求得生命的健康和长存。

这种养生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积极的养生观念。

东汉时期的其他道教经典著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是一致的。

《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是东汉的一个炼丹术士。

他士张师从阴阳变化、掌握乾地六十四卦运行规律,从事修炼,才是8

长寿之道。他说:“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

”《老子河上公章句》讲得简明扼要:“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

”《老子想尔注》指责一些人“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归志于道,唯愿长生。”

正是在上述这些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提出来了。

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是1600多年前的葛洪。

他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内篇·黄白》中第一次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他不信天命,对天命观持否定态度,把“命有自然”视作愚夫见解。

对人为的肯定,势必导致对天命的否定。

。他说:“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仙与不仙,决非所值也。”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西升经》卷五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老子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

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1

早期道教养生家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是道教积极逆转乾坤精神的体现,包含着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后来的道教养生家和炼养著作都对此反复提及并阐发,这说明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思想在养生史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北宋张伯端所著《悟真篇》,是道教养生学的又一经典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内炼体系,即内丹法。

他说:“人人尽有长生药,自是愚过枉摆抛。

”指的就是人人都具备炼丹的条件,这就是长生药,不必外求。

他还说:“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他认为炼养精气神才是长生之道,并对此信心十足,“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2

所有这些论述,反映了我国气功养生学的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

即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取得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途径,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