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动机和方向 (第2/2页)
发现尸体的地方是一处位置相当偏远的村子,地势低洼,交通闭塞,湘安河的支流就从这里贯穿,将村子分成南北两部分,此时太阳已经微微西沉,光影交错,整个村子都被笼罩在黯淡微弱的光芒之中。
江淮宴和乔苒抵达时,刑侦队和其他几名技术警员正在对现场进行初步勘察。
穿过警戒线,乔苒朝四周张望了一圈:“这个地方恐怕周围数公里内都找不到什么监控。”
江淮宴也点头,面色沉静的看向离得最近的何关:“现场情况怎么样?”
何关的面色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现场留下的痕迹倒是不少,但是经过初步比对,都来自于被害人,脚印也比较杂乱,暂时还没发现凶手的痕迹。”
江淮宴凝神沉思了片刻:“被害人的车辆找到了吗?”这个地方闭塞难行,只有一条国道与外界相通,孙峥平每天都会过来,应该有一辆车子代步。
何关摇了摇头:“还没有,在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了。”
乔苒径自往里走了走,在距离河边不远处发现了符合尸体伤痕的拖拽痕迹。这个季节的草都是枯草,没有什么活力,被碾压过后呈现出了明显成趟的倒伏状态。
她又在附近的草地上仔细勘察了一遍,叫来技术警留存了照片,然后抬头看向江淮宴,他正背手站在河边,目光停留在河面上静默不语。
乔苒走近他:“在想什么?”
江淮宴闻声侧头朝她看过来:“动机和方向。”
很显然这不是一起临时起意的案件。
孙峥平行动规律,每天都是差不多的时间出现在这里,并不是临时随机性的行为,而知道他这个习惯的最大的可能有两类人。
第一类是熟人,这种情况仇杀的可能性更大,对被害人有一定的了解,提前做好策划准备工作,在此对受害人进行杀害,无论是受害人身上还是现场勘探,都没有发现凶器的存在,这一点符合熟人作案就地取材的特征。
携带较明显的凶器进入现场,容易使被害人产生怀疑,导致行为暴露。
第二类则是附近村民,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掌握被害人的动态信息,虽然与被害者交集不多,但也不排除单纯谋财害命的可能性。
而案发现场并没有找到的被害人的车辆和手机,既有可能是故意隐藏破坏,逃避侦查,也有可能是害命达成之后的谋财。
天色愈来愈暗,刑警们扩大了搜寻范围之后依旧没能找到更多的线索。这里回市区的路不好走,又没有路灯,趁着天还没完全黑下来,大伙整理好搜寻到的物证回到市区。
——
江淮宴回到警局后直接带着乔苒上楼去找了旬铮。
法医室的走廊今天明显比往常热闹了一点儿,大概是孙朝不同意警方对孙峥平的尸体进行解剖,乔苒离得老远就听见旬铮的助理语重心长地给他做着思想工作。
江淮宴推开解剖室厚重的大门,旬铮正围着尸体做记录,见到江淮宴进来,站直身子做了个简述:“死亡时间于昨天上午10:30-11:00之间,眼结膜有针尖状出血点,口鼻腔前有风干的泡沫痕迹,胸腹两侧和上臂大腿的毛囊膨胀呈鸡皮样隆起,背部及臀部有明显拖拽伤,基本可以判断是生前溺死。”
他说完又转到尸体的前面,把孙峥平的头扭向里侧,暴露处后脑勺的位置:“还有就是这个地方,有一处碰撞伤,程度不深,不能确定是人为还是与水中的岩石、树桩等碰撞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