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诸天之从九叔世界开始 > 第十二章 练兵

第十二章 练兵 (第2/2页)

至于下面更多的白色命气,傅渊则是让他们白天练习军阵站位,以及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

到了晚上,就跟着傅渊特意请来的私塾先生读书识字,也算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虽然这条路很难。

最开始的时间,因为他们长期没有得到肉食,傅渊也都是买来各种肉食让他们调养身体,不然无法承受繁重的训练任

务。

伴随着肉食蛋白质的摄入,他们也都开始慢慢打熬身体,锻炼军中技艺。

枪乃百兵之王,正是合适这简单快捷的大军之中。

武谚有云「年刀月棍当时枪」,即是说枪法最易学,学即能用,立竿见影,适宜士兵所用。

大将用枪,还有十八势之说,可士兵用枪,只要六式,大封大刺,兵书云「临阵便捷,可望常胜者,无过大封大劈为最上。」

即说大封大劈是真正的战场枪法,是从战场临敌者那里总结的实用技法,并认为此法最上、最急、最疾、最胜。

战场枪法不如游场枪法复杂细腻,因为在战场生死搏杀之际,人心慌乱,平时所训练的技法得不到发挥,唯有以枪击地,以振士气,这都是人之常情。

只是因为长枪太长,军阵又太过密集,除了突刺外,其余并不怎么灵活。

刀乃百兵之霸,但却要灵活多变的人来施展使用,适合攻城战和巷战。

至于百兵之君的剑?

战场之中剑就是来搞笑的,剑在战场上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起到装饰品的作用,证明其持有者地位。

武将的兵器一般用的都是长枪、长矛、长柄大刀,力大无穷天生神力者或许会使用杀伤力极其恐怖的狼牙棒之类的重武器,一扫便是一大片。

至于汉唐时候盛行的马槊,那家伙虽然也是战争利器,可造价实在太过高昂,不是世家大族一般玩不起这东西。

大家都是农民起义,还是玩点简单的吧。

古代战争讲究阵型整齐,摆好军阵后步调整齐划一的一拥而上。

至于电视上演的什么斗将根本就不存在。

也不是说不存在,在春秋时期还有。

可是后来因为出现了一个叫孙子的鸟人,写了一句「兵者,诡道也」。

从此,临阵斗将便很少见了,基本不会发生,大家都是一拥而上,乱拳打死老师傅。

不管你的武艺有多超群,刀法剑法有多精妙,只需数十人一起来一个举枪突刺,千疮百孔的你就可以和世界说拜拜了。

所以傅渊最终采纳长枪为主,刀盾兵、弓箭手为辅,构建自己的基础兵种。

至于骑兵?

傅渊麾下马匹不多,日常使用都不够,只在傅家堡拥名骑兵作为以后的骑兵种子。

有了傅家堡的经验,傅渊教导太平乡这些人枪法只有简单的三招,列阵、抬枪、突刺!

这列阵突刺的长枪可不是电视剧中武将手中大开大合,勇猛无比的长枪,长度也就两米出头。

傅渊麾下士卒手中的长枪,皆是四米八左右,接近有三人长。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军阵之中,人密密麻麻的站着,前方还有盾牌兵挡着箭矢攻击,如果你的枪太短,根本就够不着敌人。

而且所有的长枪都突然向你刺来,你能躲过几根?

至于有人会说这四米八的长枪太长,不好使用。

可傅渊却会告诉你,不到的长枪还算是短的了,他甚至见过七八米的长枪。

但是因为实在是太长了,对于士兵野战使用极其困难,用来守城还算不错。

最后经过傅渊反复测试,就四米八最合适。

军阵中彼此列阵交错而战,如果向前行动,步伐整齐划一,可将长枪靠在前方士卒肩上,以达到提高速度,节省体力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保持队形不乱。

只要军阵不乱,便拥有极强的战斗力。

一旦军阵乱了,那就是一群漫山遍野的猪!

「杀~」

「杀~」

「杀~」

校场上,热火朝天,一切有条不紊,慢慢进入了正轨。

长枪兵一下又一下奋力刺着手中长枪,枪出如龙,红樱飒飒。

刀盾兵一手持刀,一手举着盾牌,面对着前方的木桩,心中幻想敌人射来的箭矢。一手举着盾牌格挡一下,然后快速侧过身体用力往木桩砍去,整个人汗如雨下。

弓箭手则是在最外围练习着射箭,「咻咻咻~」

站在已经开始升温的太阳下,傅渊满意的点点头,太平乡他一手遮天,这些人也都是他的私兵。

练兵和打仗是两回事,练兵只要能吃苦,谁都可以,这些人想要上真正的战场,还需要练胆。

现在这些人已经练得差不多了,该掌握的也基本掌握,只需要拉出去剿剿匪,见见血,便可初步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再打上几场硬仗,最终活下来的便是战场上的精锐,可属强军一流。

这些人都是他手中最基本的种子,一旦扩军,便是伍长火长,属于最基层的军官。

其实也算不上军官,真正的军官至少也要副队正以上,才算入了品级,从九品。

伴随着这些人一挥一刺,一劈一砍的训练,空气中充斥着一股仅有傅渊才能看到的极为稀薄淡白色气息缓缓升腾而起,最终汇聚在傅渊的头顶慢慢注入进去。

仔细感受一下,因为量太少,品质太差,他头顶云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傅渊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枪打出头鸟,现在还不是气运勃发,扩招军队的时候啊。

就在傅渊观看校场上军阵训练的时候,有仆人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过来。

最终在校场外面停了下来,最前方的仆人则是快速朝着傅渊的位置跑来。

仆人来到傅渊面前小心禀告着,「公子,刚才来了一伙人,说是您的亲戚,过来投奔您!小人我拿不定主意,便将他们都带了过来。」

在古代,亲族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次一等的就是同乡了。

傅渊点点头,看向仆人,「他们有说是谁吗?」

仆人回道:「他们说是您大哥大姐的家眷亲属,还有您的二哥他们。」

傅渊心思一动,「我知道了。」

把徐达和汤和叫过来,傅渊对着他们说道:「我家亲戚来投奔与我,我回去安排一下,你们继续训练。」

徐达和汤和点点头,他们是知道自己发小家情况的。

那年饥荒伴随着瘟疫,仅仅只是几天时间,发小一家父母大哥都接连病死,只剩下兄弟姐妹几个分了家。

后来那些人不知逃荒去了哪里,而自己的发小则是去皇觉寺当了和尚。

后来也不知怎的,发小就突然发达,回来找到他们。

他们原本还以为发小家的亲人全都死在了外地,没想到今天却找了过来。

徐达和汤和回去继续训练,傅渊则是朝着校场外的那群流民走去。

忽的,傅渊心中一动,使用望气之术朝着那群人看去。

只见众人头顶云气一阵流转,青、黄、红,甚至还夹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紫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