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丈夫生于乱世,岂不王侯将相乎? (第2/2页)
「这是什么?」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民夫正奋力挥舞着锄头,可全力挖下去却是发出金铁交鸣之声,「噌~」
他的异常立马就惹来旁边几个民夫的关注,几人互相对视一眼,小心的将上面的土用锄头清
理掉。
修理黄河河道,他们这些民夫之中有人走了狗屎运,祖坟冒青烟,挖出了铜钱,银锭,金锭,各种宝物。
难不成今天他们几人也要走狗屎运了?
可当他们怀着满怀期待的心思小心翼翼的将上面的土清除干净,露出来的却是一个似铁非铁,似木非木的佛像。
佛像有一人大小,锄头敲在上面则是发出一阵阵「噌~噌~噌~」的声音。
不是值钱的东西,一众民夫心中甚是失望。
「这后面有字!」
忽然,有民夫发现这古怪佛像后面有字。
旁边的人赶紧围过去看,上面果然有字,其中一人说道:「狗蛋,我们中就你读过几天私塾,你快来给大家看看,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可别是什么藏宝图吧?」
原本最外围挤不进去的狗蛋闻言,也是强行挤进了围着的人群,一字一句慢慢念道:「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一时间寂静无声。
这一刻,他们所有人都想到了两年前就在教中流传的密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石人一出,明王降世!
这不就恰好对上了吗?
经过十余天时间发酵,「石人已出,明王降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在黄河民夫内疯狂传播。
一时间,大河南北,人心浮动。
一直坐看云起云涌,等着事态持续发展的韩山童也终于坐不住了,当即招来自己心腹手下开始密谋。
韩山童,河北栾城人,身长八尺,面如獬豸,出身当地豪强,善于骑射,喜任侠,粗通笔墨,少有大志。
等心腹手下都进来,韩山童坐在主位看着下方站着的数人,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都是他手下心腹。
见人来齐,韩山童朗声说道:「诸位,如今消息已经全面散发,也该是时候了!」
作为韩山童手下最能干的大将,刘福通面露一丝狂热,「主公,我们等这天已经很久了!」
「对啊,大伯,按照小侄的意思,早就应该反他娘的了!」韩咬儿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杜遵道作为韩山童的谋主,也是轻轻摇着手中羽扇,躬身道:「主公,天下苦元久矣,时机已至,起兵吧!」
「主公,起兵吧!」
其余人也都是乘着机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表了一波忠心。
「好!」
韩山童看着众人心齐,麾下文臣武将俱在,自己又何愁大事不成,当即说道:「我乃徽宗皇帝八世孙,本该姓赵,可奈何国家凋零,山河破碎,只能隐姓埋名等待时机。这次全耐诸君相助,才有复国的机会。」
说到这儿,韩山童不禁扫过每一个人的脸,诚恳道:「只要我韩山童复国成功,诸位都是我大宋的复国功臣,都将封王封侯!」
既然马上就要造反了,作为老大,他自然要画画大饼,给大家许下承诺。
听到封王封侯,底下的人一个个不禁面露狂喜之色,一副胜券在握,仿佛胜利就在眼前的模样。
大丈夫生于乱世,岂不王侯将相乎?
一时间这不大的房间内,君臣相得,似有滔天之意。
如果傅渊看到,就会发现此时这房间内韩山童头顶一个紫色本命之气化作三趾蛟龙冲天而起,咆哮着似要勃发,五色华盖丝丝垂下,化作龙虎盘旋。
三趾蛟龙之上还有一片金黄色的吉气丝丝垂下,绵延周身。
这是大宋名器最后残存的天命,也是给予直系后代最后的遗泽。
龙虎围绕着房间盘旋,吸收着房间内所有人的气息,青色,黄色,红色,龙虎不断壮大,同时也将他们所有人都牢牢的掌握在一起。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下首排在右手第一的刘福通拢在袖中的手不着痕迹的掐了一个法诀,一口心血欲要喷出,又被他强行咽了下去,一瞬间脸色不由白了一丝,明显是受了内伤。
可刘福通虽然受了内伤,但脸上却露出了一抹难掩的真挚笑容,因为他花了二十年的心血谋算,今日终于成功了!
只见韩山童原本完美的五色华盖此时已经并不完美,其背后有一拳头大小的漏洞,一丝丝紫气正在快速逸散,其中有一部分竟然沿着虚空来到刘福通头顶汇聚,最终被刘福通的本命之气吸收。
而刘福通原本深青色的本命之气也因为有了这一丝丝源源不断的紫色气息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竟有一根极为细小的紫色正在不断壮大!
《三元总录之撼龙经》。
刘福通终是在韩山童这位潜龙气运勃发的时候,成了!
撼龙成功,今日后,他亦是潜龙,有资格争一争那九五之位!
五月初二,韩山童率手下文武聚众三千余人在颍州颍上县,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
此时的韩山童手持宝剑坐在高台上,面色越发红润,显得意气风发,其背后有一面大旗,上书「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韩山童站起身来,准备宣布起兵反元。
可就在这时候,忽的有人从外面闯了进来,来人正是他最为信任的本家侄儿韩咬儿。
只见此时韩咬儿一脸惊慌,甚至来不及见礼便慌张大声说道:「大伯,有大批元兵杀来了,足有上万人,我们快逃吧!」
他不过一升斗小民,又如何见过那几乎无边无沿的一万大军?
骤然之间听到这个噩耗,韩山童心中咯噔一下,面色不禁一片惨白,手中的宝剑直接掉落在地,「吧嗒~」一声。
原本聚拢在头顶的五色华盖此时已经接近破碎,凌乱不堪,不断摇曳!
看着远处元军逼近,下面的三千儿郎却已经乱成了一团,那华盖只是坚持了一秒,一道无声的「啵~」,华盖破碎!
「噗~」
伴随着华盖破碎,韩山童一口老血喷出,头顶的紫蛟萎靡不振,已经奄奄一息。
五月初二,韩山童率领麾下三千精锐聚集在一起准备宣誓起义。
事泄,颍州元军突然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当场战死,儿子韩林儿与其母杨氏,乘乱逃脱,躲藏了起来
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冲出重围后,重新聚合起义军,于五月初三日发动反攻,顺势歼灭大部元军,并占领颍州城,部众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
随后挥师扫平左右,继克朱皋、罗山、上蔡、真阳、确山、汝宁、光州、息州等地,一时间红巾军威势震天。
反元大幕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