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卡秋杀火箭炮,浮法平板玻璃 (第2/2页)
这都不算啥,玩火药最狠的自然是王灏的武装工兵营,他们用的可是湿法挤压式黑火药柱。
普通步兵训练时,扔的都是实心训练手榴弹,只有一个月才有一次实弹投弹练习,每人只有一枚的量。
为的是让他们了解手榴弹爆炸的威力,和杀伤范围。
而王灏这边的武装工兵,六斤重的炸药盒,甩起来炸,地雷阵,土墙、石墙、木墙、铁门、木门,炸炸炸!
他们对东江利器黑火药柱炸药,习性和威力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
这也是汪鹏之所以把“卡秋杀”交给他们实验定型,而不是交给徐海峰他们实验的原因。
火药和炸药,只是一字之差,但完全是两个层次,威力更是天差地别。
同样的炸开一道城门,黑火药需要一棺材上千斤的量,一个密封不好还可能变成个大呲花。
而炸药,只需要几百斤而已,别说门了,墙都给你炸塌了。
有了这个新玩具,原本工兵营的鸡肋“抛弹器”就正式淘汰,转给特殊作战部门使用。
在特定的小规模战斗中,它还是能发挥不错的效果,主要是轻便易携。
……
“鹏哥,舟山那边运来的白砂真的不错,我已经试铸了几根搅拌棒,你看看”。
鹏哥儿接过粗长的玻璃棒,铅玻璃特有的折光效果,让他非常高兴。
在自然光下几乎没有其他杂色,说明原料真的非常优质。
就是玻璃棒里的
。小气泡还是非常明显,这个只有靠及时的搅拌才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是不可能消失。
“不错不错!不要怕废品率,炼出来不合格的再砸碎了重炼,还比用砂子省事,咱们又不缺燃料,不要考虑成本”。
“我晓得了!”
“嗯!希望今天第一炉能来个开门红,对了,模具都准备好了吧?”
“准备好了,连锡池都已经加热了,鹏哥您真是博学”。
“一般一般,那什么,这浮法玻璃生产,我也只是略知一二,等看看实际效果怎么样”。
孙二山一家六口,配合默契,老爹盯着窑口,老娘和大姐拉着风箱,听着指挥加大风力,或是维持温度焖烧。
这个时代没有工业温度计,只能靠老窑工凭借多年的经验观察炉火的颜色。
他姐夫和弟弟忙着准备模具,和退火,回火的炉子。
孙二山自己动手,用玻璃棒认真仔细的搅拌坩埚里的玻璃液,大滴大滴的汗水不住的流淌。
是不是要退下来,端着杯子大口的喝淡盐水补水,鹏哥儿很是感叹,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才,他就要一切都要从头摸索。
就好像火箭炮的研发,没有人懂,只能他自己一点点的搞出来。
“开窑!”
第一窑炙热的玻璃液被倒入模具,这也是提前制作的凹透镜凸透镜模范,这还是请苏沐川用型砂浇铸的青铜模具,上下两片,带合页的。
一次性能成型二十片,凸凹各半。
随着玻璃液倒入模具,上半块模具也及时合上,加上预先准备的生铁块压紧。
温度很高,肉眼可见的青铜模具都开始变红。
剩余的玻璃液被倒入长方形的锡池,这是个生铁浇铸的方盒一样的容器,底下有炭火炉保持锡液不凝固。
炙热的玻璃液倒在锡液之上,自然是漂浮状态,慢慢淌满方盒,自然形成了长方形的平板玻璃。
当然,背面很平,表面还是不平整,需要后续的研磨。
各方面事前准备充足,不出意料的一次成功。
鹏哥儿和玻璃工坊的工匠们齐声喝彩!
就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