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递弩战术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汉末第一兵法家!
李孟羲不知士卒作战时体力消耗的速度,多久轮换守城士卒为佳,刘备同样不知道。
李孟羲委托了此事,刘备就想着,以后多多留意就是。
两下分开,刘玄德继续去下边指挥人攻城去了,李孟羲在城上研究弓弩。
弩手们把弩也拿来了,这下,就可以把弩也加入演练中了。
远程武器是守城方重要的利器,弓和弩同属远程武器,却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熟练的弓手可以把箭连珠而发,平均射速远快于弩。
两种武器射速和操作的差别,自然要有不同的战术安排。
李孟羲依然是命令弩手们依着城垛模拟向下射击的动作,然后再观察。
四名弩手,按之前和弓手一样的站位,每个城垛后站两人,然后按李孟羲要求的交替射击战术,有条不紊的开始训练着。
没等弩手们把箭射几轮,李孟羲就皱起了眉头。
好像不对劲,轻型弩箭只有二十来公分长,射击速度飞快。但是李孟羲不满意轻弩的威力。
轻弩射的再快,三弩也伤不到一个攻城方的甲士,再快有什么用。
而臂张弩,以及杀伤力更大的,需要用脚去踩着弩首的圆环,用两只手齐用力才能拉开的蹶张弩,更适合守城。
重弩虽慢,但比轻弩更有效率。
然而重弩的射击频率,实在是太慢了,仅相当于弓箭的一半。
影响重弩射击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开弩花费的时间太多。
那如果,后排的人把弩装好,再递给前边的人,会如何?
如果是两个人负责给一个人递弩,那么射击效率将提高两倍,如果是三个人给一个人递弩,射击速度是三倍,四个人就是四倍。
来自于排队枪毙时代的经典战术,对野战时的弓弩方阵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不知道,因为弩的装填比火绳枪简单的多也快的多。
但在狭小的城墙上,一个城垛最多能供两个弩手守着向下攻击,后边的人挤不上去。因此流行于排队枪毙时代,后排装填好的火枪递给前排的战术,有了一点参考价值。
城墙上空间不充裕,让弓弩手走动着换位射击,一是容易混乱,二是会增加体力消耗。
弩箭射完,就往后退两步,守城要紧时一天退上千步,就多消耗掉半碗饭能量。
李孟羲思虑成熟之后,他叫过四个弩手,其中一人负责射击,剩下三人负责在后边传递上好矢的弩。
递弩战术刚开始,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四个人,四把弩,这意味着每个时间点,每人手中都有一把弩。
手里拿着一把弩,不管是向前递弩,还是向后接弩的时候,一个人就要同时照看两把弩,手忙脚乱的。
只是很简单的统筹问题而已,四个人传递四把弩不行,如果减去一架弩,四个人,递三把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临时递弩战术,李孟羲安排弓弩手们演练了一下,发现意外的好用。
四人递三弩,后边的人不停的把弩递给堵在城墙垛的那个人,一是不用走动了,减少城头混乱,而是,等于是提高了三倍射击频率。
递弩战术的三倍射击频率之下,重弩的射击连续性能达到接近弓箭的水平,然而只是接近而已。
前文说过,弓手从取箭到弯弓搭箭,再到索敌把箭射出去,大概六秒。
而在近距离速射时,完全可以做到两秒一箭的恐怖速度。
弓,弩,都是远程武器。
那么弓和弩这两种武器,到底哪个更适合守城呢?或者两者都适合,那么该如何编队呢?
守城时,到底弓手作战效率更高,还是弩手呢?
还是弓与弩各有所长,缺一不可?
李孟羲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他认真思考着这种可能。
依李孟羲对弓和弩的了解,他最后认为,最好的策略,是弓手与弩手相互搭配更好。
一个城垛缺口,左右分配弩手和弓手各一个。
重弩负责更强力的输出,重蹶张弩四五米距离内足以射穿轻型木盾;而弓箭,射击灵巧、射速飞快的弓可以快速射出一连串箭雨,提供压制。
应该就是这样了,重弩手和弓手应该混编在一起,提高容错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