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22年2月第4周 (第2/2页)
下午一个老大爷转了很久买了几张明信片,结账的时候问有没有毛.泽.东诗词,店长说有的,在书架上拿给他,臧克家主编的版本。他说看了很久只看到毛.泽.东文集,没看到这本书。店长说可能因为侧边是毛.泽.东签名的字体,看不太清吧。
有个女生买了《许子东细读张爱玲》,店长觉得写张爱玲的文学评论中,许子东算是最好的了,可能由于他本身成长生活也是标准的小资状态,对于张爱玲、郁达夫的解读颇为到位。
晚上有个欢乐的妈妈带着快乐的女儿,买了一些小东西,很久没见到晚上逛街没什么压力的小学生了。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10本;进店人数49人。
2022年2月25日,星期五
中午十二点多,一个小孩子大闹要买美.国国家地理的《珍稀动物全书》,家长看了一下定价258,就开始说家里有很多书了,买回去也不看,那个男孩子就在店里大喊大叫,先是爸爸答应给他买,然后妈妈支走他,过了一会儿,爸爸把书放回书架闪人了。从头到尾一家人的注意力都没在这本书的内容上。等三个人都离开后,店长把那本书放到了更高一层的书架,避免有小孩子再看到。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可以毫不犹豫给孩子买定价200多块钱的科普书籍。
下午千雪来逛逛,之前他把写公众号探店当爱好,最近因为跟合作人产生了分歧,陷入了茫然的状态,他聊了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店长认为他还是想太多,不如直接先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担忧没做的事情以后的发展很不正常,不存在的事情根本提不到以后如何。不走第一步,怎么能知道会走到哪里呢?
晚上的时候做周边的小东和她的同事过来问问各种小东西卖得怎么样,顺便问问之前带来的冰箱贴销量如何。店长说冰箱贴销量最好的还是杭州本地风景的,第二是一些有吉祥话的和仿真食品的,书籍文化类的都不太行。纸制品的话藏书票和素材便签纸、好看的纸信封都不错。
晚上时,设计师艾闻在看店长推荐的三联出的《鲁迅箴言》,她感叹地说,原来“世界上本没有路”前一句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啊。店长纳闷地看着她说,难道你小时候背诵课文没背过吗?她说可能背过,然后就开始埋怨小时候语文老师讲得不好。店长则认为这跟讲得好不好没什么关系,背下来以后经历过一些事情自然会懂。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8本;进店人数59人。
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
中午十二点多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候进来一个中年男人,打扮有点奇怪,戴着橘红色的棒球帽,腰上挂着塑料u盘,不停地从书架上拿出书拍照,店长很好奇他的行为,如果是想在网上买书,拍照的话不会类别都不分什么都拍。后来他问《野鸟形态图鉴》是不是都是字,店长说是科普类型的,图片也很多。他说是小孩子看的吗?店长说小孩子可能不太适合。他马上解释说不算很小,高中生。店长说高中年纪没什么问题。中年男人说他孩子要画画,学美术的,有没有关于美术的书?店长指着他背后对角的书架,那边是艺术类的。他过去看了一会儿,说有没有妖怪的?店长说你面前旁边架子上都是妖怪的。过了几分钟他又问起在中山北路上像你们家这样的地下书店是不是有很多。店长说这条街上书店只有我们一家。由此看来,他应该是被孩子使唤过来买书的。
一块钱的便签纸,一块钱的白卡纸,一块钱的贴纸,一块钱是今天的重头戏。
今天进店的人很多,天气好出来逛的人明显多了。有个女顾客想找飞鸟集,店长记忆中飞鸟集至少还有三个版本的,但在诗歌架子上找了半天发现一本都没有,不知不觉所有飞鸟集都卖掉了。本以为现在的人不看泰戈尔,事实上却是不论新书还是二手书,飞鸟集、新月集都一本不剩。
晚上五六点钟的时候,有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孙女,这一家是去年来过两次印象深刻,全家包括女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声说话高声喊叫的风格,什么书都不看只翻小东西,买东西的时候恶意砍价,就算买十几块钱的东西也要讨价还价,如果不同意就强行刷码拿走东西。这次进来还是老样子,小孩子大喊大叫,老头子也大声说话。店长示意他们保持安静,老头子反而大喊了一句,还不让人说话了。店长没在理会他,继续看《外国文艺》,毕竟他们也都不看书。老头子转了两步就出去了,留着老太太带着两个孙女在找其他小东西看。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28本;进店人数300人。正好三百人进店还真是巧。
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
周日,天气也还可以,暖暖和和的大晴天。刚刚统计了一下,一月份记录的字数,每周六千多字,二月份记录的每周三千多字,落差这么大原因是二月份生意萧条来的人少了,还是记录开始进行了筛选渐渐变得无事可记,暂时还不能确定。
店长在开门后发现门口台阶上有一撮狗毛和一颗狗屎,周围遛狗的人的确有一些是散养瞎遛,没准只是随便找个轻松的感情寄托吧。店长用点完的香薰空罐加上驱狗喷雾液做了个散味罐子放在台阶入口,希望能有用。
一窝蜂进来六七个女生,一直在香薰和首饰试闻试戴了十多分钟嘻嘻哈哈什么都没买走了。
两个二十五六岁男生对着一些书相互攀比知识储备量,说了十几分钟点评了各种名著后走了。
来往的人多了会发现在三四个一群同行人中偶尔会有一个不是怎么喜欢逛街,不情愿的跟着别人走,勉强自己浪费时间的社交真有必要吗?不过都是想象而已,或许苦瓜脸是常态罢了。
店长在中国邮政客户端上订了一直在网上没订到的《世界哲学》和《外国文艺》,尤其是《外国文艺》,终于不用每期都在上海译文的官方旗舰店买了,还得凑包邮。现在杭州没有报刊亭,销量比较大的杂志还能在网上杂志铺订,不仅方便还半价。相对专业发行量比较小的就难找了。有些东西说是被时代抛弃,其实并没有,只是被时代给遮蔽起来了,需要它的人和它需要的人都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安静生长着。
晚上有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拿着磁带问b面的有吗?店长说ab面都在里面,一面a,一面b。她惊讶地说,原来ab都有。啊,原来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磁带怎么用的了啊。
有不少人觉得自己能读懂麦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为封面用的是名画,以为不是教材,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还真相当有信心,不过拿回去一般读不懂时都会埋怨是翻译得不好。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13本;进店人数275人。书走得不多,但当天进的《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下午就被买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