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东周列国传奇 > 第八十八章 弭兵之盟

第八十八章 弭兵之盟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东周列国传奇!

如果说卫献公做挂名之君这件事就像树上落下来的一片秋叶,预示着一个季节即将过去,另一个季节即将来临,那么接下来出现的一个“息兵盟会”就像这片树叶一样,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了。以“息兵盟会”为界,可以把春秋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扩张、兼并、内外的权力争斗,各国的奋发图强等,这些仍然是不变的主题,但主角已经悄然变化。在前期的争斗中,诸侯是主角。在后期的争斗中,各国大夫纷纷走上前台,成为了这个时期的是主角。

在前期,春秋五霸相继登场,先是郑庄公挑战天子,接着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纵横天下,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围绕着这样一个目标,那就是,富国强兵、四处征战、立威图霸。混战和兼并成为了他们叱咤风云的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他们各个都是手握实权,能够左右本国命运,乃至左右他国命运的风云人物。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在这个时期,君权十分集中。

但是,随着他们的相继谢世,君权,或者说以君权为代表的国家实权开始下移。权臣出现了。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东周时期,分封制依然流行。天子对于诸侯,诸侯对于大臣的奖赏,除了财物,还有土地。

其二,在诸侯征战中,他们倚重的是大夫,所以斗来斗去,列国的文臣武将纷纷立功受奖。诸侯们就将土地分封给建立了功勋的大臣。

其三,世袭制度的推波助澜。君王家族的子孙日益繁多。这些人是或世袭,或得到新的封赏,因而有了建立地方势力的可能。再加上功勋家族的世袭子孙,地方势力就更多了。

大夫们有了自己的封地,一个个苦心经营。有的人为了鼓励封地中的农户发展生产,鼓励开荒、减少税收,让利给百姓,致使地方经济蓬勃发展。部分财力雄厚的大夫还高筑城墙,豢养了私人武装,其实力大到足以和国君抗衡。这种现象在列国中很普遍。

纵观那段历史,实际上,在诸侯争霸中,绝大多数的时候,真正获利的不是诸侯们,而是他们手下的大夫。由于大夫们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势必出现架空国君的事情。

早在卫献公做挂名国君之前,鲁国就出现了“三桓”。“三桓”发展到后期,完全架空了鲁国的君权。晋国的情况也很严重,当初跟随晋文公重耳建功立业的那批功臣中,比较能干的赵衰、魏犨、郤缺、栾枝都有自己的封地,最后形成了赵家、魏家、郤家、栾家势力。到了晋悼公和晋历公时代,又出现了以智瑩为代表的智家,以中行偃为代表的中行家,以韩厥为代表的韩家,以赵武为代表的赵家。这些家族势力都严重的威胁着晋国的君权,乃至于架空了国君的权利。

到了卫献公主动提出要做挂名国君的时候,列国诸侯大多面临着与卫献公同样的问题,有些诸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挂名国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国大夫向戍提出召开“息兵盟会”。

说起这个向戎,后人有个评价,叫做“知进退,识时务”。关于这一点,有这么一个故事:

早在公元前563年的时候,宋国的偪阳城造反,宋国左师向戎去晋国借兵。他走了范匄的关系,范匄很欣赏向戎。他答应去说服晋平公出兵,同时还对向戎许诺说:“下了偪阳,我们也不要,就直接封给你。”

向戎一心只想要兵,不想横生枝节,所以就含糊的应承了。于是范匄就将向戎请兵的意思转告给了晋平公,并极力唆使晋平公出兵。

大夫荀罃说:“逼阳城小,而且坚固。我堂堂一个晋国去打这么一座小城,就算胜了也没什么功劳。万一不胜,反倒成为笑柄。”

范匄:“就因为是座小城,我们不打,别人就会耻笑。反之,打则必胜。怎么会成为笑柄呢?”

晋平公觉得范匄说的有理,再加上,他也闷的慌,想出去打一打仗。于是他便亲自挂帅,命令旬瑩主将,范匄为副将,用向戎做了行军先导,发兵偪阳。

毫无悬念,小小一个偪阳城根本经不住晋军的攻势,三天之内就攻了下来。范匄请求晋平公把偪阳封给向戎。此时,向戎却说:“外臣向戎绝不敢领受。”

晋平公问:“寡人不是君吗?我封给你的土地,你怎么不敢接受?”

向戎说:“晋侯是君,我们宋公也是君。晋侯的封赏当然也是封赏。但是,假如晋国要想安抚宋国,就应该把偪阳还给宋公。宋公得此地,必然感念晋侯之恩。”

晋平公笑起来,故意问:“你就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向戎说:“晋侯如果将偪阳赐给外臣我,在诸侯们看来,那就是我为了给自己增加封地而大兴诸侯之兵了,罪莫大焉。”

晋平公点头赞道:“向大夫果然识时务,知进退。就按你的意思,偪阳还给你们宋公吧。”

向戎因为这件事名声大噪,从此深得宋国上下拥戴。他渐渐的成了宋国的实权派。

当时,晋、楚之争还在持续。宋国夹在两个大国中间,时不时的遭到兵祸。手握大权的向戎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天,他想起了当年的宋国大将华元,于是办法随之而来。

十四年前,宋国大将华元在和楚国讲和后,接着就去游说齐、晋等列国息兵。他提出,列国纷争,为何每次都要用兵?为何不能坐下来谈谈?像宋、楚这样打了几个月,大家都是两败俱伤,最后还是用坐下来谈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