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52节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52节 (第2/2页)

还好他们这些动作都是在律法出来搞的,要是大秦律法明令禁止那些事情,只怕干出那些事的他们就算选择倒向四世也会被清算。

“秦律不可触犯,四世陛下这是在用鲜血让天下人铭记啊。”贵族们不由感叹道,就着食楼的美食陷入另一种醉生梦死中。

而另一边,带来咸阳城的财富被收归国库所有,咸阳城外的菜市口又被鲜血浸泡,加深了不久之前的血迹。

如今百姓们皆对那片红色的土地绕道而行。

而朝堂上的风气,突然变得清爽起来,无论是精神还是效率,虽然手段还很稚嫩,可是他们却能看到那些少年每一天都在成长。

严晏被留在了朝堂中,得到靠前一批的官职,平时做的多,说的少,让右相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弟子正在慢慢沉淀。

儒家也出了不少新秀,左相也在他们身上寄予厚望。

除此以外,兵家、墨家、名家、杂家等也各自步入大秦这个朝堂。

百家汇聚,宛若一场盛世一般。

“陛下,麻沸散已经研制成功,请您过目。”这天,医家的人对赵燕歌禀报道,麻沸散可以说是他们医家的一大突破。

有了麻沸散,他们以后才能做到更多的事情。

当然,麻沸散和外科才是真正的好搭档,尤其是做某些手术时,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力,而麻沸散的出现则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陛下,您所说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我们也都做了更细的划分,麻沸散研究出来了,之后我们会专攻妇科和儿科,争取早日攻克那些常见的疾病。”几名医家的老者道。

这年头女人生个孩子就是鬼门关外走一遭,生下来的孩子夭折几率也很大,如果能让更多的妇人和孩子存活下来,那大秦的人口数量将会得到快速的增长。

第67章

而能保住更多的妇人和幼儿,所能依靠的就是医者这个群体。

只是,医家整个群体,男性比例为百分之九十九,剩下的百分之一还是他们的亲眷在日积月累的诊断中学会的一点医理知识。

身为男性,尽管在医家人眼中病人无性别,可是在病人眼中,医者的性别还是非常明确的。

这也就导致很多医家医者非常擅长妇科等疾病,却没多少妇人上门看病尴尬境地。

赵燕歌和医家的医者们商量着道,“我们既然不能勉强妇人来你们这里看病,你们可以培养出来一些医家的女医,这样一来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么。”

女病人男医生会尴尬,女病人和女医生可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陛下,医术这事向来只传男不传女啊。”医家的几位看着头疼道,他们也对妇人讳疾忌医这个问题感到苦恼,可是医术不同于其他,都是老师手把手的教导,有时候还要脱了衣服认穴位,这让他们怎么教导啊。

“你们医家人可以教导自己的妻子,这样一来不就可以解决男女大防这个问题了么,等妻子学成以后,她再手把手的教导女儿,女儿再教导更多的妇人,如此一来,只需要中间几个步骤就能教导出一批女医来。”

“只要你们想,不需要多久就能够做到。”

“可是,我们医家的传承……”几名老者不由迟疑道,自从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以后,女儿一嫁人就是别家的人了,他们当然是愿意让自家的孩子学医术的,可是未来的夫家却未必肯让他们家的孩子继续给病人们看诊。

“儿女婚事讲究一个三观契合,别的不说,你们偌大的医家,就不能让晚辈们在医家的圈子里面找合适的对象。”赵燕歌道。

医者们眼睛不由一亮,道,“是这个道理。”

他们医家人数众多,讲究技艺传承,几乎都没什么血缘关系,别的不说,医家的人对女医的接受程度也比外面强。

“如此一来,关于妇科的问题迎刃而解,女医的培养需要时间,医术一事从来都马虎不得,儿科倒是不需要忌讳,老朽等人会尽快钻研出常见病的解决方案来。”医家几位老者道。

给赵燕歌送来了麻沸散,经费充足的医家又回去埋头继续研究,看着麻沸散不同比例不同麻醉程度的麻沸散,赵燕歌让人快马加鞭的把麻沸散送到边关去。

不提边关那些外科医者们的惊喜,随着科举过去,大秦的庄稼就要长成,快要到收割的时候。

青绿色开始转黄,是粮食们马上就要成熟的标志,看着地里面金灿灿的收成,不少百姓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他们辛辛苦苦忙碌大半年,为的不就是这点吃的么。

接近农忙,赵燕歌带着公孙起少见的出了宫,来到了咸阳城外的农田间。

只见郊外区域金灿灿的一片,可是走近一看,却发现这些粮食的生产量和后世没法比,可以说后世一个普通家庭的产量都抵得上现在十家人的口粮。

更别提就这些粮食百姓们还要给朝廷们交税,留给他们的只会更少,税高粮食产量少,都是百姓们长年吃不饱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些产量是和后世相比起来自然要少,可是对于现在的百姓们,今年无疑是一场大丰收。

尤其是咸阳城附近的粮食,地里面都被施了肥,今年的粮食一看就比去年长势喜人。

“也就是说,等这些粮食收了以后,这些地里就什么东西都不种了?”公孙起疑惑道。

“是啊,一是没有适合的粮种,大部分粮食都活不过冬天,二来是让土地趁机恢复地里面的肥力,别频繁的把地给种贫了。”

“等来年就让他们种植玉米,那个产量比一般粮食要高一些。”赵燕歌道,不管是玉米红薯还是土豆,都在温暖的大棚中孕育着,来年作为粮种一定够用。

看过粮食的产量,夫妻两人回宫后又去玻璃大棚那里转了会。

玻璃大棚内的温度稍微偏高,夫妻两人进去,里面郁郁葱葱的一片,其中不乏反季节蔬菜。

临走时,赵燕歌回头望了一眼玻璃大棚,神色若有所思。

公孙起跟着一同回眸,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在想,如果能把玻璃大棚种植技术给推广开来就好了。”赵燕歌牵着公孙起的手道,回了他们的宫殿。

咸阳城郊区外的一个村子里,也就是机械工厂的所在地,随着时间过去,机械工厂内每天的收割机生产量已经固定了下来。

只是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第一批收割机已经运往各个郡县,至今为止还没有传来收割机已经售卖的消息,最多的就是出租,次数还很有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